資料A:過去5年死亡人數及處理遺體方法
年份 死亡人數 火化宗數 紀念花園撒灰宗數 海上撒灰宗數
(佔火化比率) (佔火化比率)
2010 42,705 38,006 1,171(3.08%) 804(2.12%)
2011 42,188 37,916 1,648(4.35%) 661(1.74%)
2012 43,672 39,494 2,023(5.12%) 791(2.00%)
2013 43,399 38,914 2,354(6.05%) 797(2.05%)
2014 45,710 41,244 2,697(6.54%) 856(2.08%)
資料B:骨灰龕商業
香港雖然是華人為主的社會,但隨着時代變遷,一些喪葬禮儀如「守孝三年」、「素顏」、「素服」等已漸被淡化。雖然中國人亦有保留全屍的傳統觀念,認為先人應「入土為安」,埋在土地底下才會得到安息,不過時移世易,香港市民對保留全屍的觀念沒有從前般執着,普遍採用火葬方式。
基於政府的土地規劃問題,本港的墓地及骨灰龕位長期短缺,目前香港每年死亡的人數約是4萬多人,但政府提供的墓地早在2003年或以前已經額滿,而每年輪候公共骨灰龕的申請多達3萬個,預計未來10年料最少欠30多萬個骨灰龕位。
鑑於連骨灰龕位都供不應求之故,近年選擇撒灰服務的宗數有上升的情況。
食環署自2010年1月23日起逢星期六提供免費渡船服務,配合宣傳下鼓勵市民把先人骨灰撒進大海,每年約處理500宗申請。
有社工表示,部分家屬因為本港骨灰龕不足而選用「撒灰服務」,亦有因為先人喜歡大海或曾當海員,生前要求將自己的骨灰撒進大海;亦有部分獨身又無兒無女的老人家因為不想死後麻煩親友以及不想霸佔靈位,故選擇「撒灰服務」。
資料C:撒灰服務及網祭
香港政府近年大力宣傳「撒灰服務」,配合「無盡思念」網上追思平台,方便市民隨時隨地透過互聯網悼念摯愛逝者。雖然有指網祭未能令「孝子賢孫」身體力行地表達慎終追遠的傳統思想,亦減少了掃墓期間與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的家庭活動時間,有損慎終追遠的傳統,但事實上心意遠比形式更為重要,傳統的習俗禮儀亦不應被規範於形式之上。
有新一代表示,網祭便於工作繁忙、外出未歸、學子遊人等特殊群體,而且互聯網的永續性和跨越地域性有效幫助人們永恒延續對先人的悼念。另一方面,網祭亦帶來不少好處,例如綠色、環保,節約能源,是一種配合科技發展及人類進步的新意念,同時亦可回應香港土地不足的局限。不過,網祭的興起對傳統祭祀服務(如紙紮業)帶來打擊,而且網祭的虛擬感或會令人形成一種娛樂或遊戲態度,嚴重削弱傳統家庭宗族傳承的功能。
模擬試題
(a) 根據資料B,解釋導致資料A香港處理遺體方法轉變的兩個因素。(6分)
(b) 有指「網絡祭祀較傳統的祭祀模式更能配合香港的情況」,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加以說明。(8分)
題目拆解
a題拆解:學生需要先指出資料A中處理遺體方法轉變情況,並需要從資料B中歸納出導致轉變的因素;學生亦應要留意「原因」和「因素」之別,如只可引用資料或指出原因,整題最多只可得3分。
b題拆解:題目屬於立場題,學生需就題目建立自己的立場,並利用不少於三個論點以比較網絡祭祀較傳統的祭祀何者較配合香港情況,而要取得高分,亦需於末段進行駁論。學生亦需留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回答時需要緊扣「香港的情況」,不止於比較網絡祭祀較傳統的祭祀模式。
參考答案
(a) 資料A中處理遺體方法轉變:
「火化」及「撒灰」宗數上升+「撒灰」所佔的比例亦有上升情況(需要引用數值)
根據資料B進行解釋:
政策問題 墓地及骨灰龕位的數量供不應求
傳統思想的沒落 隨着時代變遷,一些喪葬禮儀如「守孝三年」、「素顏」、「素服」等已漸被淡化;香港市民對保留全屍的觀念沒有從前般執着,普遍採用火葬方式。
先人意願 個人喜歡:先人喜歡大海或曾當海員,生前要求將自己的骨灰撒進大海;無兒無女:不想死後麻煩親友以及不想霸佔靈位。
政府配套/宣傳有力 食環署自2010年1月23日起逢星期六提供免費渡船服務,配合宣傳下鼓勵市民把先人骨灰撒進大海。
(b) 傳承傳統文化本質
網祭
.內心尊重較儀式行為更為重要,加上跨越地域性的網絡可以幫助人們在遙遠的地方悼念故人,能有效鞏固傳統文化。
.現今家庭成員人數少,網祭簡單易處理。
.傳統中國的喪葬禮儀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有些程序甚至很嚴謹和繁複,不易處理。
傳統
.掃墓祭祀過程具體表現孝道(身體力行);
.掃墓期間能與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有助增進家庭關係。
.網祭的虛擬感讓人形成一種娛樂心理,遊戲態度,而且削弱傳統家庭宗族傳承的功能。
經濟
網祭
.傳統安葬需要不少土地空間,耗用不少土地資源,不利整體經濟發展。
傳統
.傳統的祭祀服務需求能提供相當的生產力(如傳統祭祀品手工藝、紙紮業),貢獻社會經濟。
文化
網祭
.互聯網是新一代的文化體現,它的永續性和跨越地域性幫助人們永恒延續對先人的悼念。
傳統
.傳承傳統中國重孝道及宗族為本位的文化精神。
.能傳承一些傳統祭祀品手工藝,如紙紮業。
環境
網祭
.潔淨環保。
傳統
.祭祀過程消耗不少資源、祭品,而焚燒冥鏹亦會造成環境污染或釀成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