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零號指揮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016-09-16

「各系統斷電,設備狀態恢復。」下達完最後一道指令,王洪志深吸一口氣,放下話筒站起來,看了眼大屏幕--一切順利。這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的第5位零號指揮員,已經在航天第一線的團隊中,奮鬥了22年。

今年初,王洪志被任命為天宮二號發射任務零號指揮員。在外人看來,這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崗位,他卻很靦腆地說:「只是按照工作流程來做,熟悉流程就好。」

開發加注軟件 一幹14年

1994年,22歲的王洪志走出青島海洋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校門,背起行囊追夢大西北。

加注軟件開發,是王洪志參加工作後的第一項任務。

那時,他對零號指揮員非常羨慕。「每次任務都是在零號指揮員的協調下圓滿完成的。」王洪志回憶道,雖然羨慕,但他還是覺得要「腳踏實地把活幹好,其他的先別想」。

於是,王洪志在加注室一幹就是14年。

其間,他和團隊一起開發的加注系統遠控軟件和供氣系統控制軟件,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經歷了十幾次加注任務的考核。「沒有一次因為軟件問題影響加注任務。」這一直讓王洪志引以為豪。

當然,讓王洪志心裡有底的還有他的團隊。他知道,零號指揮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後面還有各個系統人員在支撐。

連夜排查隱患 嚴防出錯

「能擔任天宮二號的零號指揮員得益於前面的多次指揮。」王洪志這樣解釋自己被選中的原因,「經驗積累是必要的。此外,還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要口齒清晰。」

但王洪志也坦言,關注度高了,參試系統多了,工作也更加複雜了。

與以往相比,發射衛星的系統相對較少,只有衛星、火箭、發射場和測控四大系統。他說:「而這次任務,增加了多個系統,需要進行更多的準備。」

8月31日,天宮二號發射時間迫近,加注供氣組負責人唐琰在執行加注系統庫房回流的過程中,流量計信號突然無法顯示。王洪志趕往現場,通過反覆排查,發現是接線出了問題。恢復接線後,故障得以排除。

但王洪志並沒有安心,隨後組織人員連夜對8,000多個接線點進行全面複查,又發現一處隱患。排查結束時,天已蒙蒙亮了。

認認真真做事,確保萬無一失,是王洪志的工作原則。他知道,他代表的不僅是自己,而是所有為航天事業付出的人。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