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地方視窗 > 正文

湖北污泥灘開「生態之花」

2016-10-01
■黃石園博園區在大冶湖畔的污泥灘上完成建設,如今生態環境優越。 記者俞鯤  攝■黃石園博園區在大冶湖畔的污泥灘上完成建設,如今生態環境優越。 記者俞鯤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鄒珍貴、俞鯤 湖北黃石報道)首屆湖北省(黃石)園林博覽會暨礦博會日前在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湖北黃石開幕,該屆園博會突出生態特點,並不佔用耕地,在當地大冶湖生態核心區的污泥灘上建設45個展園,向民眾展示各城市生態轉型成果,倡導綠色環保理念。

該屆園博會經批准的紅線範圍為2,031畝,永久性展園為1,200畝,總投資7.65億元人民幣,共建設1個主展館、三大類45個展園和若干配套工程。其中,湖北省市州展園17個,國際友城類展園6個,黃石本地展園22個。在展園建設方面,園區突出「五彩繽紛、瓜果飄香、植物多樣」的特點,並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突出各地特色和文化底蘊。

昔灘塗廢地 今變廢為景

擁有3,000年冶煉史的黃石,長期大規模、高強度地採礦、冶煉,造成嚴重的生態創傷,「光灰城市」的稱謂與曾經繁榮的重工業相伴相生。黃石園博會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重工業城市舉辦生態園博的案例,整個園區被業界稱為「污泥灘上盛開的生態之花」。園區選址當地大冶湖生態核心區的污泥灘建設,數月前,該處還是一片污水橫流的灘塗廢地,今夏的建設過程中還面臨特大洪水的考驗。該市市委書記周先旺指,黃石曾經大興工業帶來沉重的生態之殤,園博園區的選址是當地生態最薄弱的區域,在廢棄地上建設園博園區,變廢為景,正是湖北生態立省的寫照,也是黃石綠色轉型的縮影。據悉,園區1,200畝面積的展園將被確定為該市永久性的城市森林公園。

值得注意的是,該屆園博會是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後,又一個內地省份啟動省級園博會項目。自1997年大連舉辦中國首屆園林博覽會以來,全國園林博覽會已舉辦11屆。去年,武漢市通過舉辦國際園林博覽會,在垃圾山上建設園博園,實施213公頃園林綠化。舉辦園博會,促進綠色發展,已成為一條內地省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