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慶祝國慶66周年特輯 > 正文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 建言獻策 促本港回收網絡規範化

2016-10-01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

成立於2000年的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現有商號會員400多戶,佔回收循環再造業的九成從業員。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財記紙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耀成表示,儘管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成立只有16年,但是大部分會員經營廢紙塑料五金回收出口已有60多年,同時,會員亦已在港九新界各個社區建立有效的回收網絡。「展望未來,我們將積極聯同業界攜手將整個環保回收行業引向規範和專業化!」劉耀成如是說。

環保廢料的業務可分為:廢料回收、打包、本地銷售、出口、以及循環再造,並主要以鋁罐、銅線、報紙、卡紙、金屬、玻璃樽或破布等。長期以來,廢料回收再造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先由拾荒者以獨立形式收集及分類,他們將有價值的廢物從混集的廢物中揀出,再賣給廢物回收打包商。

促請政府補助前線人員

劉耀成介紹指,打包商將買回來的二手廢料重新分類,然後壓縮成方便運輸的形狀,運送到廢物加工再造商或出口商。廢物回收打包行業大部分屬於小型企業,員工人數通常不多。雖然打包商會回收各種不同有經濟價值的廢料,但多數以廢紙料為主,買賣廢紙料的收入大約佔其業務總收入之五成到九成不等。

當廢紙出口商收到從打包商運來打包好的廢紙料,大多會利用流水作業式,以停泊在公眾貨物製卸區的躉船作存放廢紙料的臨時貨倉,然後廢料加工循環再造商及出口商再用內河躉船轉運廢紙物料往國內或出口到外國作循環再造。

在三個環節中,劉耀成促請政府能夠將更多補助最前線的廢料收集人員,「他們多為年齡較大的長者、失業人員或缺乏一定勞動能力者。為防止這些前線回收人員的流失,並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我曾建議在目前閒置的天橋底設立獨立廢品回收點,讓每個區的廢品收集人員都能有固定的、規範的回收中心,不僅能增強當區的回收力度,更杜絕了大量回收物品沿街堆放、佔用公共空間的難題。」

建立環保回收運作框架

為提高業界質素與形象,總會主動與環境署、品質保證局商洽,尋求協助,制定行業標準。「我們透過業界對本港環保作出的貢獻,讓社會賢達、政府部門和有關方面明白現時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的運作、特性與需求,從而作出相關的建議和配合,以保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達到政府長遠的減廢目標。」

劉耀成與業界同仁們期盼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建立環保回收行業的整體運作框架。他建議,可由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中的資深環保人士或相關領域專家,開設特定回收再造的課程和培訓,讓業界同仁接受關於回收噪音、垃圾車污染防治等議題的相關培訓,通過考評後由協會或政府相關部門頒發認證書,借此使整個環保回收業界逐步走向規範和專業化。

同時,為保障工人工作環境安全,總會一直努力嘗試與職業安全健康局擬定業界守則,並希望與資深環保人士或相關領域專家開設特定回收再造課程,幫助回收業從業人員再培訓。劉耀成樂觀地說道:「相信透過業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業界更加規範化和專業化,令市民對業界的印象有所改觀,更加放心。」劉耀成自身的企業已經成為第一批自願完成回收認證計劃的企業,也在呼籲會員積極參與。

盼政府直接資助業界

談到行業的挑戰,在劉耀成看來,本港的回收廢物處理,主要是分有價值的廢紙、塑膠和金屬等,以出口轉售市場為主,欠缺進行末端處理的回收再造廠。同時,亦要面對租金上升和運輸成本昂貴的問題。

政府於去年成立十億元「回收基金」,以資助回環保廢料再造業等增加回收量。該項目包括的「企業資助計劃」主要針對現時本港從事回收業的中小型企業。劉耀成分析指,現時香港多種類別廢品回收力度不夠,是因為缺乏經濟誘因,相信在十億「回收基金」的支持下,利潤較低的玻璃樽、木材、塑膠等也可盡快達到減廢目標。

然而,由於申請條件的限制,劉耀成又不免悲觀地認為,「回收基金」對於現時回收業面臨的根本難題幫助有限,「基金的設立為『遲來的春天』,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近年本港回收業也於今年進入困難時期。本港零售業不景氣也連累回收量不斷下滑,如廢紙的回收量由高峰期的每月10萬噸跌至如今7萬噸,所以希望政府可以開放申請限制,切實幫助到更多,特別是前線的回收人員。」劉耀成坦言,回收物料已經減少,繼續投資設備及人力資源對於業界幫助不大。「『回收基金』主要關注於設備、人才培訓,我們知道長遠來講這對業界是好事。但是目前這一刻市場低迷,在業界中難有願意承擔風險投資,如果由政府出資承擔或迎來轉機。」

劉耀成提出,現時本港主要回收物包括紙、鐵以及非鐵金屬,而塑膠由於回收利潤較低,長期為業界所忽視。鑒於塑膠廢物的巨大回收潛力,現時最直接的辦法是將基金用於激勵前線回收人員回收塑膠,在幫助回收業中小型企業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政府如果可以透過基金提出補貼,並且在硬件上提出配合,在市騰出空間,讓回收商建設中轉站,暫存可循環物料,相信有助大幅提升回收物的質量。」

此外,劉耀成又慨歎指,因為社會人士的鼓勵下,社會企業或非政府組織資助的機構處理回收量急增,間接與回收業界爭生意,致令業界回收量不足而結業。

「最矛盾的是社企回收量急增,卻未能承擔業界原有的回收量,最終反而令處理量減少,加重堆填區負擔。」

劉耀成坦言,政府以資助社企為主,私人企業在盈利原則下不屬受惠範圍。然而回收再造社企因處理量不足,根本談不上減少廢物棄置。他認為,本港回收和處理廢膠、玻璃樽的成本,高於內地和東南亞國家的收購價,若政府肯直接資助業界差價,就能將處理過的垃圾賣到海外,定能減少堆填區的壓力。但現時政府仍將焦點放在本地處理上,例如製造銷路有限的玻璃樽,花了錢又解決不到問題。

針對現況 積極獻策

在劉耀成的帶領下,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在成立之初,就曾委託香港商界環保協會起草一份關於香港廢料回收再造業現狀及經營前景的報告書,主動交予政府。針對香港現今三個堆填區超負荷的危機,總會積極建言獻策,希望政府多釋放空餘地方,如天橋底等地,供業界使用,並將環保基金更多地用於前線回收人員,既解決業界租金貴、用地不足難題,又提高回收清理效率,保持市容乾淨整潔。

劉耀成亦建議政府對於較難牟利的廢棄物回收處理提供相關額外扶持。他指出,類似廢紙、廢鐵等經濟價值較高的廢棄物,盈利狀況較好,無需扶持。但如塑膠、木材、玻璃樽等業界完全有能力處理的廢棄物,由於回收成本較高,目前尚未有公司進行回收處理,建議扶持。

一直以來,劉耀成與政府相關機構人員交換意見,共同商討行業未來發展,他相信有政府的支持,利用總會遍佈十八區的網絡,一定可以解決這類垃圾。

專注回收事業之餘,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亦傾心關注社區,熱心公益,回饋社會。憑借自身影響力,總會帶領400餘家企業會員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支持官方及地區環保活動並曾多次組織社區活動,在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提升市民環保意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