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浸大專家研「自噬」 開發新中藥

2016-10-04
■李敏對大隅良典獲獎感到興奮和激動。本報圖片■李敏對大隅良典獲獎感到興奮和激動。本報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余家昌)本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開創細胞自噬機制研究,近年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智明伉儷柏金遜症研究中心主任李敏教授及其團隊,亦積極將自噬機制融入中醫藥研究,希望研發用於治療癌症、神經退化病症(如柏金遜症、腦退化症等)的中藥。

3年前碰面 大隅對結合感興趣

李敏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對於大隅良典獲獎感到興奮和激動。她表示,2013年在挪威出席學術會議時曾與大隅有一面之緣,形容大隅為人親切,又指當時大隅對於將自噬機制與中醫藥結合非常感興趣,在他們展示的海報前停留許久。

李敏的研究團隊先後開展了中藥複方治療柏金遜症、腦退化症的隨機對照雙盲臨床研究,從中藥中篩選小分子天然自噬誘導劑,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藥理研究,以及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中藥新藥研發工作。李敏表示,自噬是清除細胞中垃圾分子、細胞自我保護的重要機制。現任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的路嘉宏,是李敏團隊中最早研究將自噬機制與中醫藥結合的研究員,他表示透過研究自噬過程的分子機制以及藥物靶點,可以有助開發新藥。

中大教授︰教父發現新大陸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卓敏生命科學教授姜里文表示,大隅良典可說是細胞自噬領域的「教父」,更以「發現新大陸」來形容大隅當年的研究。他表示,細胞自噬機制對於了解生物現象和機理非常重要,成為無數相關研究,包括對免疫機制的作用等的基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