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詩中茱萸或產自西峽

2016-10-09
■農曆九月,紅彤彤的山茱萸開滿山頭。 記者馮雷 攝■農曆九月,紅彤彤的山茱萸開滿山頭。 記者馮雷 攝

與艾草和菖蒲之於端午的意義如出一轍,菊花與茱萸則是重陽節俗的符號性象徵和重要元素。中國道家思想認為,在九九重陽之際,陰陽轉化,導致邪氣入侵,而古時囿於時代局限,人們只能憑借天然植物防疫,當令的菊花與茱萸就有了用武之地。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九月》記載:「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清陽九之厄。」

菊花和茱萸是西峽的標誌性產物。西峽乃中國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西峽黃菊是中國三大菊花之一。菊花山每到秋天,菊花漫山遍野,一地金黃。史料記載,在東漢兩晉時菊花山已蜚聲天下,在唐朝時達到鼎盛。李白和孟浩然,多次在菊花盛開的重陽之際,登臨菊花山遊覽。竹林七賢、白居易、賈島、蘇轍、司馬光、元好問等諸多文人墨客也曾尋訪過菊花山,留下詩篇。元代以後,菊花山上修建了紀念李白和孟浩然的李孟祠,以及七高祠(竹林七賢祠)、金水寺、祖師廟、三壽洞等建築。

重陽飲菊花酒的習俗自古有之,而當地盛產菊花為釀酒提供了原料。重陽鎮的菊花釀酒傳統千古不絕。劉新立是重陽鎮一座菊花酒釀製作坊的坊主,每年製作菊花酒兩三噸,重陽之際是他的生意旺季。他把酒命名為重陽菊花酒,一承重陽的脈緒。

推斷「登高」自西峽傳全國

西峽縣外宣辦主任李晉說,西峽是山茱萸的適生地和原產地,產量佔全國的70%,當地茱萸獲得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王武堂認為,王維詩裡的「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出自西峽。「茱萸主要分佈在幾個區域,產在伏牛山的叫山茱萸,後秋農曆九月成熟變紅;產於雲貴的叫吳茱萸,七月採果;產於秦嶺、太行山的叫食茱萸,農曆十月才能成熟採用。而在九九重陽之時,南果早已採摘完畢,北果尚未成熟,只有伏牛山的山茱萸尚紅彤彤掛在枝頭。」王武堂說。 王武堂甚至推斷,九九登高插茱萸的風俗是從西峽衍生至全國的。從西峽菊花和茱萸的歷史文化淵源與在中國的地位來看,此地作為中國重要的重陽文化源地,應當是有案可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