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屆廣交會將於10月15日在廣州開幕,南北行公所主席、中總會董、遠大貿易董事長李歡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其與廣交會的60載緣分,他興奮地說:「1957年我參加首屆廣交會以後,60年來每屆都出席。」「在60年後的今天,回望新中國發展歷程,廣交會貢獻巨大,影響深遠,見證了中國經濟與外貿發展,見證港人和祖國血濃於水的情誼,也是與世界各地建立商貿聯繫的有效途徑,是港商與內地緊密聯繫的有力紐帶。」
1957年中蘇友好大廈辦首屆
李歡憶述,1957年4月,首屆廣交會在中蘇友好大廈舉辦,「最初的廣交會可供採購的商品屈指可數,多為土特產、罐頭食品、原材料和絲綢之類,港商花半天就談完生意,而60年後的今天,廣交會已從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其間,展址數次更易,展館擴大數十倍,設施現代化,商品由1.2萬多種增長逾十倍,參加人數由19個國家及地區千多客商,增加到現在的210個國家及地區的18萬5千餘名採購商。交易金額方面,由最初0.18億美元,增加到逾300億美元。他欣慰地表示,現在有24,000多家中國公司及500多家境外公司參展,都是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規模媲美全球最大型展銷會,是中國規模最大、商品最全、採購商最多及成交額最大的國際貿易盛會,為爭取外匯、培養外貿人才及知名企業品牌走向國際貢獻良多。
文革中周恩來過問 未曾中斷
李歡表示,歷史上廣交會獲多位國務院總理親自關心並佈局,令其印象深刻。「即使是在文革中,由於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廣交會也沒有中斷。而李鵬、朱鎔基、溫家寶總理也曾赴廣交會,並會見港澳地區的『老廣交』,和大家親切交談。」
李歡至今還記得參加首屆廣交會的情景,他與南北行公所及中華總商會的幾十名會員衝破港英封鎖,歷盡艱辛才抵達廣州。而廣交會的前身則是「華南土特產物資交流會」,以農產品為主,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他當年目睹內地有如此豐盛的物產,興奮不已,那個展會辦了兩屆,後來他又應邀出席1957年的首屆廣交會。「從那時起,我就與廣交會結緣,與國貨結緣,逾半世紀不離不棄。」「不少人問我,為什麼仍堅持參加廣交會?原因其實很簡單,我的家族是華僑,我上世紀40年代來港經商,參加愛國商會,擁有一顆愛國心,一直希望為弘揚國貨作出貢獻。」
「帶路」沿線展商佔上屆61%
李歡表示,60多年來自己推廣國貨,初心始終不變,由最初經營單一的農副產品、京果雜貨,到如今各類土產、白酒、罐頭、大米、茶葉、糖果等幾十個品種,伴隨國貨的進步,在港銷路不俗,也銷往歐美及東南亞。近年,廣交會致力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上屆廣交會沿線國家的採購商有8萬1千餘人,佔總人數約44%;來自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參展企業374家,佔參展企業總數的61%,他們在廣交會獲得大批訂單,視廣交會為他們開拓中國市場的最重要陣地。 ■記者 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