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特稿:工程師有望入選下一批太空人

2016-10-18
■黃偉芬。記者劉凝哲 攝■黃偉芬。記者劉凝哲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酒泉報道)隨着神十一太空人陳冬的升空,中國第二批太空人中已有3人執行過飛行任務,未來將如何培養太空人備受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太空人都是飛行員出身,而未來的太空人一定要有各種職業和專業背景,第三批太空人就要有航天工程技術背景的候選者,未來還可能有具備醫學背景的太空人出現。

50歲的景海鵬三度出征太空,令外界有解讀認為中國太空人梯隊已青黃不接。黃偉芬否認了這一說法,她表示,載人航天選拔太空人都要綜合考慮任務和太空人隊伍現狀。景海鵬和陳冬的組合,既有豐富的經驗知識和技術儲備,也有年富力強的太空人參與,兩人綜合評價是最優的。

今次初探意念控制

談及未來的太空人選拔,黃偉芬強調,將對太空人的知識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她此前曾透露,為更好完成太空站建設任務,中國已展開第三批太空人的選拔,鑒於空間站任務對太空人的身心素質及專業知識要求更高,第三批太空人「將從跟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的研製部門選拔工程師,加入到太空人的隊伍」。

黃偉芬表示,一項前瞻性實驗將在神十一任務中登場:由意念控制的腦機交互實驗。這一實驗希望能首次獲取太空人在太空飛行中腦機交互生理特徵的變化模型,初步探索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務中的可行性。腦機接口現在還處於前瞻性的階段。在未來空間站太空人長期駐留時,希望腦控技術、眼控技術、手勢識別技術等新型交互技術能夠得到使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