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簡政放權四年 多重審批仍存

2016-11-22

香港文匯報訊 中共十八大後,內地地方各級政府推出一系列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措施。四年後,簡政放權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同時,在部分改革「深水區」和「角落」,一些部門對權力仍戀戀不捨。國務院已經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山東省審計廳今年7月份公佈對127個縣推進簡政放權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結果,有12個市28個縣的768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仍在行政審批目錄中保留,未及時清理。

據了解,投資審批「萬里長征」雖然大大縮短,但仍需「千里長征」。記者在山東一縣級行政審批大廳看到,辦事指南顯示,建設項目立項階段涉及六個部門,用地審批階段涉及兩個部門,規劃報建階段涉及五個部門,施工許可階段涉及六個部門,竣工驗收階段涉及六個部門,共需提交160多類文件,每類文件中又包括多個具體文件。

成都一家高科技新材料生產企業表示,企業的計量工具檢測費太高:「一個磅秤的檢測費用就800元(人民幣,下同),一年僅設備檢測費用就幾十萬上百萬元。」 同時,有企業家反映,在一些地方,民營企業自建廠房也需要招標,僅招標公示就要約一個月的時間,「用自己的錢建廠房,有自己中意的施工隊伍,為什麼還一定要招標?」一位企業家問。

「紅頂中介」轉地下經營

此外,備受質疑的「紅頂中介」悄然轉入地下,收費壟斷、利益輸送現象依然不少。一些企業和政府人士表示,本土中介機構和相關審批部門仍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中介機構總體發育不足、競爭不充分,導致中介費用不能有效降低。 「在做環評時,一直佔據當地市場的一家中介公司報價96萬元,但外地中介公司只報價16萬元,當委託方選擇外地公司時,相關主管部門人員便來施加壓力。」山東一家單位相關負責人說。

專家認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市場環境,政府權力之手過長問題仍然存在,這需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政務信息共享體系建設、全面排查「角落」權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等措施,從而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環境,不斷增加百姓「獲得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