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廈門市同安區祥橋蓮湖里的幽靜小巷中,坐落着非遺傳承人、錫雕匠人鄭天泗和莊亞新夫婦的工作坊。春節將至,夫妻倆忙着趕製此前客人預訂的工藝品「鳳凰來儀」。
結緣台灣錫雕大師獲靈感
「一開始匠人打錫,主要用來製作祭祀禮器,但現在我們的錫雕更多是工藝品和伴手禮。」鄭天泗說,「錫雕在台灣十分盛行,錫器諧音『喜氣』,往往被人們作為禮品相送。」
一次偶然機會,鄭天泗夫婦倆在網上「邂逅」了台灣錫雕大師陳萬能的作品。「他的錫雕精美絕倫。」令鄭天泗讚歎不已,「第一次知道除了禮器,錫還能做出如此漂亮的工藝品」。「儘管素未謀面,但陳老師的作品給了我很多靈感,期待未來能有機會與他面對面交流。」鄭天泗說。受陳萬能啟發,鄭天泗夫婦開始在傳承錫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不僅將領域由宗教禮器拓展到各式生活用品和文創作品,也嘗試將現代元素融入錫雕作品的創作中。
錫雕是中國的一門獨特工藝。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大批福建人赴台,帶去了先進的民間手工技藝。不過,錫製品後來逐漸被價格更低的鋁、不銹鋼製品取代,歷經數百年的錫雕技藝也日漸衰弱。2014年,錫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除了創新,錫雕技藝目前面臨的另一困難是後繼無人。「沒有一顆『出家的心』,真的很難堅持。」莊亞新坦言,「目前在台灣,錫雕主要依靠家傳,但我們不希望這一技藝『藏在深閨無人識』,若有志同道合之人想要學習,我們一定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