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儋州拜訪蘇東坡

2017-02-22
■儋州東坡書院之蘇軾銅像。作者提供■儋州東坡書院之蘇軾銅像。作者提供

馬承鈞

有機會到海南一遊,自然精心規劃了日程表和路線圖,其中一個亮點便是到訪大學士蘇軾貶謫地--儋州。

儋州位於海南島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古稱「儋耳」,漢時置郡,宋代起更名儋州。儋州不僅擁有顯赫人文淵源,也是瓊島西部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等均設於此。

儋州屬熱帶季風氣候,河流眾多,風光優美。現今更頭頂「全國農業百強市」、「全國文明示範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殊榮。作為海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儋州市擁有眾多古蹟,如漢代伏波井、中和古鎮等等,當然更以東坡書院著稱於世。

甫到儋州,我就急急趕往心儀已久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儋州市中心40公里的中和鎮東坡書院。中和鎮古色古香,民風淳樸,沿街多為青石板路,古廟古寺不絕於目。穿過一片b蘢椰林,遂聞鳥語啁啾,越過一條清澈小溪,便是東坡書院了。書院大門十分壯觀,院裡古木茂密、群芳競秀。載酒堂、載酒亭、奧堂龕等房屋整齊典雅,凸顯嶺南建築風格。告示牌寫明東坡書院建於1098年,史上曾是儋州和海南最高學府,培養了眾多才俊,為海南重要人文勝蹟。我想,榮列唐宋八大家的東坡先生有幸能在如此幽靜環境度過三年屈辱歲月,可以研讀學問、著述揮毫,也算不幸中大幸了。一千多年逝去,歷經風雨滄桑的書院依然保存完好,足見當地人民和政府對古蹟的看重和對文化巨匠的敬重。

載酒堂為東坡書院一大亮點。當年蘇軾先生就在此居住和著述。《瓊台紀實史》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堂外的載酒亭,重簷歇山頂結構,上下兩層造型精美,上層四角、下層八角,角角翹起作飛翔狀。亭邊有蓮花池,亭池相依、倒映成趣。堂後有一庭院,連荇扆|大殿和廊舍,形成一個四合院。院中有棵古老的芒果樹,葉茂蔭濃,使庭院愈顯幽靜。大殿前鮮花叢中簇擁茪@座東坡笠屐銅像。大殿是東坡講學之處,殿中有蘇東坡、蘇過、黎子雲等彩塑群雕,栩栩如生。牆上一幅《坡仙笠民圖》更是鎮院之寶。筆者慢慢欣賞這幅畫作,不由想起蘇軾笠屐的故事來。

北宋紹聖四年(1097)七月,蘇軾被貶瓊州別駕(幕僚),至元符三年(1100)六月,東坡先生帶茪p兒子蘇過在此度過三年貶謫生涯。這期間大文豪基本與世隔絕了,親朋好友包括胞弟蘇轍(子由)也很難知其真實情況。一次東坡外出,向當地鄉賢黎子雲借書,歸途突遭暴雨,只好脫掉衣裳包住書籍,借農家竹笠和木屐返回書院。這些生活點滴別人自是無從知曉。若干年後,民間才流傳起這則「東坡笠屐」故事,南宋人張端義就在《貴耳集.卷上》記載:「東坡在儋耳,無書可讀。黎子雲家有柳文數冊,盡日玩誦。一日遇雨,借笠屐而歸。人畫作圖,東坡自讚:『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用子厚語。」《坡仙笠民圖》就是根據這一記載創作,作者係宋御使大夫李伯時(李公麟)。

據介紹,謫居瓊島期間,蘇東坡先是借住儋州官舍,後被上司逐出,只好在桄榔(一種喬木)林中蓋間茅屋聊以度日,取名「桄榔庵」。素有平民情結的蘇軾卻與當地鄉民結下深厚感情。儋州州守張中與鄉賢黎子雲對一代大儒的處境於心不忍,出於友情和敬仰,解囊為東坡先生建起幾間房,作為他們父子棲身和以文會友之處。東坡自然十分感激,並據《漢書.揚雄傳》中「載酒問字」典故為房屋取名「載酒堂」。從此,蘇軾便在載酒堂讀書寫作會見親友,並為漢黎各族學子講學授業,傳播中原文化,載酒堂便順理成章變成一所書院了。書院舊址雖經千年風雨侵蝕,當地百姓出於對東坡的懷念仰慕,幾番修葺擴建,使書院逐漸成為一處享譽瓊島的人文勝蹟。

漫步東坡書院,我被院內一座座殿堂、一幅幅楹聯和一尊尊雕塑所吸引感動,那一個個古井和一件件歷史文物,都記得東坡先生的身影,那一棵棵古樹和一塊塊奇石,也都印有東坡先生的氣息,記得東坡先生吟誦之聲吧!

千年之前,海南島絕對是南蠻荒涼之地,關於此番蘇軾被貶,一般認為是他反對王安石變法使然,其實蘇與王私交挺好,他奉召離黃州時並沒先去汴京,而是繞道南京,先拜訪王安石,還在王家從容呆了幾十天。此次是蘇軾二度遭貶,先流放廣東惠州,上司認為惠州太愜意了,又改判海南。據說因蘇軾字子瞻,「瞻」和「儋」很像,宰相就下令貶他去儋州吧。一路上東坡卻大受地方官員熱情招待,無人因他有政治問題而疏遠他,為此不少人還受到牽連甚至丟了官。

蘇東坡在瓊三年,沒有因個人屈辱而灰心喪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相反為海南的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他講學授業,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個進士;他傳授農耕,教會了海南人民如何使用耕牛......如此等等,難怪海南人民對蘇大學士一直感恩戴德念念不忘哩!

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獲赦北還,途中不幸卒於常州,享年65歲,謚號文忠,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尚有「三蘇墳」)。流放儋州三年,蘇軾貢獻出自己最後的政績,也留下許多珍貴佳作。

當年被貶海南,面對蒼茫海天,62歲的蘇軾發出「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的悲嘆,甚至留下「首當作棺、次當作墓、死則葬海外」遺囑。謫居儋州三年,他卻不忘初心,以文會友,寫詩127首,詞、賦、頌、碑、論文、雜記等186篇。雖已無大江東去、激揚文字的豪邁閎深,卻不乏關切民生和淡泊明志的情愫。

難怪習近平主席引用最多的古代典故正是蘇軾名句:「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等等,蘇東坡的卓爾不凡由此可見!在儋州,東坡詩云:「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可見,忠君報國、體恤民情的蘇東坡,早已把海南作為自己第二故鄉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