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在2017/18年度最新財政預算案中,教育經常開支增加至786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約21%,繼續成為各範疇中最大部分。新增措施包括預留10億元支援教育及青年學生發展,包括7億元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推動教師進修等,另3億元用以擴展多元卓越獎學金及國際青年交流。
財政預算案強調,特區政府重視教育投入,新一年的經常開支較2012/13年累計增加近三成,年均增幅約5.4%。其中隨着免費幼教的落實,2017/18年度相關經常開支亦會增約27億元至每年67億元,而因應上月施政報告提出明年起將「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恒常化,當中也會涉及每年8.5億元開支。
而新增預留供教育發展的7億元,將包括支援本地專上學生,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自資課程、非華語學生及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生,以及就讀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科目的學生將會受惠。政府亦將支援校長和教師進修和專業發展,以培訓模式推動教師持續發展、資助教師海外進修,及與專上學院合作推動教研氛圍;亦會探討以獎學金以鼓勵教師進修。
預算案亦提出,2017/18年度撥款2億元予民政事務局擴展多元卓越獎學金,以及1億元擴展國際青年交流計劃。前者由現時每年資助約20名學生增至40名,後者則由現時每年資助約100名參加者至260名。當局亦會邀請非牟利機構合作,增加外國交流網絡,向青年提供深度學習的機會。
SEN生學津「加碼」 修葺「火柴盒校」
預算案亦提出為中小學照顧SEN學生的學習支援津貼「加碼」,消息人士指當中包括就已由醫生確診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向校方提供津貼以作培訓、一對一輔導等,預計每年涉約3,500萬元。
至於學校硬件,政府也會將恒常修葺機制撥款增加9%至12億元,並已預留足夠資源,因應其特有設計,改善26所「火柴盒式校舍」的設施。
教聯會及教協均就預算案對教育着墨甚少感到失望。教聯會指預算案未有回應基礎教育的訴求;教協則不滿下年度教育經常性開支佔整體經常開支的比率跌至21.2%,是自回歸以來的新低。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預算案雖涵蓋了不同的教育範疇頗全面,但未有回應到增加資助大學學額、為夜校提供車船及書簿津貼等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