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民法讓公民更有尊嚴

2017-03-05
■法律界認為,民法將通過規範個人行為,使整個社會從佈置上改進,讓公民活得更有尊嚴。圖為律師和乘警在火車上為外出務工人員普及法律知識。 資料圖片■法律界認為,民法將通過規範個人行為,使整個社會從佈置上改進,讓公民活得更有尊嚴。圖為律師和乘警在火車上為外出務工人員普及法律知識。 資料圖片

總則草案提請人大審議 覆蓋衣食住行各方面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發言人傅瑩昨日在北京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將提交本次大會代表們審議。按計劃,民法典編纂工作應該在2020年完成。民法典有「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之稱,而民法總則被認為是民法典的「靈魂」。經過2016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三次「過堂」,民法總則草案已形成11章210條,涉及到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法律界認為,中國「民法典時代」漸行漸近,民法將通過規範個人行為,使整個社會從佈置上改進,讓公民活得更有尊嚴。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

「中國民法典的編纂過程必然是一部法治與權利意識的成長史。」這是在法律界公認的一句話。法律界普遍認為,民法典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是一個國家真正走向法治的標誌。尤其是在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人民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湧流,是民法典需要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發揮的歷史價值。

傅瑩昨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說道,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刑法或者其他專門法律,但是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民法。中國現行的民法通則是1986年制定的,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法律也要與時俱進。在制定民法總則時,也根據新的情況有不少調整、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孫憲忠說,民法的作用在於通過法律規範每個人的行為,使整個社會從本質上改進,「這是民法科學性的體現,中國制定民法典,它的功能也在於此。」中國「民法典時代」漸行漸近,孫憲忠說,民法典將通過一些細微末節的規定,讓權利觀念落在每個人頭上,一步一步推進中國的進步。

私有財產權利受保護

2016年2月,民法總則草案的徵求意見稿編制完成。同年6月,草案首次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一審稿分為11章共186條,對監護制度、法人地位、民事權利等內容進行規定。10月,草案二審稿的條文增加至202條,在遺囑監護、監護人的範圍、臨時監護措施、監護人資格的恢復等監護制度方面予以進一步修改,並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的訴訟時效起算等熱點問題作出規定。12月,三審稿增至210條,增加了緊急救助免責條款,並對未成年人父母的監護人資格被撤銷後再恢復增加了限制條件等。

目前,民法總則草案已形成,等待在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們最後的意見和表決。「在編纂民法典中完成民法總則的立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教授向本報表示,民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在孫憲忠看來,民法總則草案的規定,對提升民眾權利的意義重大。草案第112條明確,自然人的私有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在民法總則中強調私有財產權利,是中國法律上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民法典或2020年形成

民法總則草案獲得審議通過後,民法典的編撰將進入第二階段。楊立新表示,編纂民法典分則的準備工作已就緒,民法學家分物權組、合同法組、侵權責任法組、婚姻家庭法組和繼承法組,分別起草這五部分的立法建議稿。接下來,立法機關將在建議稿基礎上,對原來的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等進行修改,形成民法分則的五編。初步計劃是在2018年將這五編的草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然後每一編逐步進行審議修改,形成完善的民法典草案,最後將總則和分則一起提交2020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完成民法典的編纂工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