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觀唇加「咒語」 識別你身份

2017-03-07
■浸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曉明研究出全球首個「唇語密碼」技術。 黎忞  攝■浸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曉明研究出全球首個「唇語密碼」技術。 黎忞 攝

浸大首創唇語密碼技術 外形質感配動作認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如手機指紋解鎖、出入境時的指紋掃描等,現今已被廣泛使用,不過一旦指紋特徵遭人盜用,用戶便無法更改特徵記錄,亦無法繼續安全使用指紋。有見及此,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曉明研發出全球首個「唇語密碼」技術,透過識別用戶嘴唇動作、外形和質感,再加上可變更的密碼作為雙重認證,即可提升安全性。有關技術已取得美國專利,預計可應用於財務交易驗證。

專門研究人工智能的張曉明,一直想研究出可以讓用戶不用記住密碼或攜帶文件,卻可以證明身份的識別技術。

孖生兄弟也不同

目前的指紋、臉部、聲音識別均有其漏洞,例如指紋及臉部這些獨一無二的特徵遭人盜用,用戶便無法更改特徵記錄,而且臉部識別技術難以杜絕三維面具仿製個人身份的電子詐騙問題;聲音則易受背景雜音及距離的影響,且有言語障礙者並不適用。

張曉明於是想到以同樣是生物特徵的嘴唇作為密碼,並在2011年起開始研究。

他指︰「不同的人,即使說同一句說話,嘴唇動作特徵一般都不一樣,就算兩人是孖生的,嘴唇動作都會有不同之處。」因此可利用人工智能學習區分。

當用戶想設定唇碼,系統會利用鏡頭紀錄用戶唇碼10次,從嘴唇影像序列中提取特徵,例如唇形、質感和動作,並通過建立模型,確定「臨界值」來決定接受或拒絕密碼。

張曉明補充指,用戶多次使用唇碼時,其嘴唇動作亦有機會不一樣,故唇碼技術需同時驗證動作和密碼內容,例如可加上指紋識別作雙重驗證,提升安全度和準確度。

由於使用唇碼不用發聲,只需識別口形動作,故不受背景雜音及距離影響,有言語障礙的人士亦可使用,用戶甚至可以用方言、扮動物叫聲或一些無意義的語句如「嗎哩嗎哩空」設定唇碼,只要句子有一定長度即可被辨識。

化妝傷口無影響

有關技術準確度已達九成,就算用戶化了唇妝,或是嘴唇有傷口亦不會影響驗證。若用戶正在矯齒或戴有牙箍,可選擇重新設定唇碼。

據了解,「唇語密碼」可應用在流動通訊裝置解鎖、電子交易、私人或辦公場合的出入口保安系統、銀行自動櫃員機提款及信用卡支付密碼。

有關技術已在2015年註冊美國專利,現時大學正與有興趣的公司商討,期望技術可在一年內用於手機或已安裝鏡頭的電腦上。

張曉明指,現時系統識別過程會受光線影響準確度,而且介面仍較為簡單,故仍需時優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