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成都新聞 > 正文

創新機制全球攬才 高科技成果「井噴」

2017-03-09

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系列報道之二

去年年底,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英諾」)向全球發布,成功將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恆河猴體內並實現血管再生,標誌着幹細胞應用技術取得新突破,將引領人類邁入再生醫學和精準醫療新時代。

在成都高新區這塊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有這樣的前沿成果誕生。

自主創新策源地

去年,藍光英諾利用恆河猴自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製成3D生物打印「墨汁」,成功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該公司先後在30隻恆河猴體內植入3D生物打印血管,實驗動物術後存活率為100%。

今年內,該公司將正式啟動3D生物打印血管臨床試驗。這標誌着幹細胞應用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將引領人類邁入組織製造、器官修復的再生醫學和精準醫療新時代。

藍光英諾的研究成果,引起國際高度關注。2月22日至26日,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中心副校長史蒂文.古德曼攜7名教授訪蓉,表示將在成都共建校區和心血管專科醫院,推動3D生物打印人才臨床培訓和應用成果轉化。

其實,類似藍光英諾這樣的創新故事,每天都在成都高新區發生。

去年6月,成都準星雲學公司開發的「準星智能評測及學習平台」亮相「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它還將參加今年數學高考,該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課題;去年8月,成都優途科技研發的「掌聲.mSonics MU1」正式投用,將給千千萬萬患者帶來便利和實惠,並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科研項目;美幻科技研發的地震預警領域系列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

當今世界,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佔據制高點。成都高新區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和標準化、品牌化戰略,去年7月正式啟動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

2016年,成都高新區新增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31項,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46件,位居全國前列。

科技成果轉化場

今年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12吋晶圓廠在成都高新區動工建設。整個項目累計投資將超100億美元,一期建設主流CMOS工藝12吋晶圓生產線,二期建設格羅方德最新的22FDX03 22nm FD-SOI工藝12吋晶圓生產線。

22FDX03 22nm FD-SOI生產工藝是格羅方德最先進技術之一,可廣泛應用於各類移動終端、物聯網、智能設備、汽車電子、5G無線基礎設施等領域。根據IC Insights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12吋晶圓佔據全球晶圓產能的63.1%,到2020年將增加至68%,市場潛力巨大。

這只是國際高科技成果在成都高新區轉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去年1月6日,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企業美敦力,在該區建設下一代探頭增強型胰島素泵系統項目;去年11月18日,英特爾ATT高端測試技術項目在該區投產;西門子的全球「數字化工廠」,在該區轉型升級。

為何這麼多的國際巨頭選擇在成都高新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據悉,除優良的政務環境、完整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等因素之外,這裏聚集的大批高素質「工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有一家寶利根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是一家享譽全球的精密模具製造商。

億萬次大型計算機CPU的核心基座,約為「蘋果6」那般大小,厚度不到2毫米,上面布滿了6800個小孔,間距僅為0.1毫米,該公司的工人們需在中間灌滿塑膠,難度可想而知。

寶利根精密工業董事總經理席剛介紹,公司近年來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工匠」,在2015年全國技能大賽技壓群雄,一舉奪冠。

讓「工匠精神」遍地開花,成都高新區特設「技能大師項目」,每年給予一線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貼或獎勵,並配套建立了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