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貴州報道 > 正文

羅家勤從深山搬到城鎮的鄉土生活

2017-03-29

迎接黨的十九大系列主題活動之脫貧攻堅看貴州

「能不能把布領回家來編?」羅家勤聲音不太連貫,細小得只能勉強聽見。布依人的內斂、自愛和突然面臨一個新環境的惶恐和無措,還是明顯感覺得到。

儘管如此,種種跡象依然表明,包括但不限於「編布」,當地政府一系列試圖保持移民的鄉土生活的努力,正在成為貴州者相移民安置點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溝通物質與精神的特殊載體。其對移民內心感受的關注和呵護,似乎正是當下中國「脫貧攻堅」這一高頻詞彙的最新註腳和風向標。其價值和意義,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和認識到?

香港文匯報記者周亞明 者相董箐大灣報道

集鎮新家的鄉土生活

羅家勤在新家的三層露台,用一根鍍鎳的金屬長管,和一根不知從哪裡找來的竹竿,開始晾曬藍得非常純正的布依土布。

從上街買回棉花開始,到紡成紗,織成布,再用當地出產的藍靛浸染,貴州省貞豐縣者相鎮布依族同胞保留了一整套完整的土布生產習俗。延續至今,還是當地婦女日常生活的內容之一。來不及考證,為何在這些婦女口中,會把土布生產這一整套工序,一律叫做「編布」?

已知的是,作為貴州省當前正在推行的「易地搬遷」脫貧故事的主角之一,羅家勤一家從二十多里外的者相鎮董箐村大灣寨子,搬到了者相街上。寨子裡的老家,和集鎮上的新家,自是天差地別。但有一點相同,在老家時,羅家勤編布,搬新家後,羅家勤還可以編布。

這讓羅家勤頗感意外。羅家勤的新家,位於者相鎮專為移民而建的「布依風情小鎮」,在這個「小鎮」裡的「小橋流水人家」4號院4號房。院落幾乎可以稱為簡化版的別墅,一樓二樓是包括住房在內的功能各異的房間,三樓是寬闊的露台。傢俱已經進來了,但看得出人還沒有真正在這裡生活起居。倒是三層的露台很適合晾曬,布依土布的生產,就變成了率先入住這個新家的第一項生活內容。

編布,成為當地政府刻意為羅家勤一家在城鎮裡保留的鄉土生活的主體內容,這不止一次地讓羅家勤產生了一種還在老家的錯覺,也不知不覺間減輕了對新家的疏離或稱排斥感。她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照料四個孫孫讀書,因此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把佈領回家來「編」,又照顧孫孫,又在家掙錢。

進城撫孫孫讀書:羅家勤先人一步的「城市化」

和貴州其它地方「易地搬遷」脫貧故事不同的是,在政府為大家集中搬家之前,羅家勤就進城租房,撫孫孫讀書,邁出了羅家勤式的城市化的一小步--當然,羅家勤不會對其自發的進城作如此歸納或表述。

所謂「城市化」,其實是非常具體的東西。羅家勤進城租房撫孫孫讀書,說到底就是分享城鎮相對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當然與羅家勤老家的缺失反相關。記者現場目擊,羅家勤老家所在的大灣寨子,放眼都是山,說直接點就是石頭,土只在石頭縫裡有那麼一星半點,難怪當地有民謠云:「九山一坡無水田,種糧收成吃半年;只見姑娘往外嫁,不見媳婦來安家。」又云:「遠望花江河,有水喝不著;想吃大米飯,除非坐月婆。」記者倒是看見了前幾年政府用「一事一議」的方法組織民眾修建的通村水泥路,但就是沒見到學校設施的蹤跡--最近的學校在距此五公里之外的這艾,教育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

具體到羅家勤家,石頭縫縫裡的土種出來的包谷、土豆和雜糧,僅夠一家人勉強餬口。孩子有一兒兩女,書都沒讀好,一長大在家就待不住,只好一個接一個地遠赴浙江、廣東打工。在外打工苦是苦點,但好在孩子們都成器,掙了錢,還長了見識,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特別是老大,一口氣生下四個孫孫,一一送回家來,請兩老無論如何帶孫孫進城上學。以免沒文化的苦,在下一輩重演。就這樣,拿著老大掙來的錢,羅家勤每年花1,300元,在者相街上老一小改成的職工宿舍裡,租了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住就是三、四年。時至今日,四個孫孫中,老大讀小學一年級,其餘依次讀幼兒園的小班、中班和大班。羅家勤和老伴輪流,一個在家種地,照顧88歲的老婆婆,另一個就在街上撫孫孫讀書,過起了半農村、准城市的生活。沒有想到的是,政府的「易地搬遷」脫貧計劃,?了羅家勤一家的「進城夢」。不過,為就近接送幾個孫孫,羅家勤還將在出租屋裡住一段。新家現在主要的功能,暫時就是供羅家勤「編布」。

編布故事新編

儘管聲音細小,且不連貫,但羅家勤的話,陪同記者參觀的地方官員還是聽到了。這位官員回應,當然可以,但要按一定的要求來編。

羅家勤沒有想到的是,同樣的編布,在老家時只是編來自己穿,如今變成了城市人的新時尚。在新家,在今天,自己的編布手藝,居然能用於掙錢,養家活口。

記者現場看到,在羅家勤新家所在的布依風情小鎮,除移民安置房外,還統一規劃建設了用於經營的布依風情一條街。這位官員介紹,其中的「土布小鎮」,引進浙江商會、北京依文集團、杭州畬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旅遊龍頭企業,準備依託布依文化,打造「千針線」「百越風」「乜果花」「收穫谷」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致力既保留布依土布「本色」「原色」「原味」,又融入現代元素,豐富土布的紋理、款式,等等。

這位官員所謂的要求,其實就是這些外接市場的公司收集的需求信號。為此,從去年大規模的移民安置開始,這裡就定期不定期舉辦編布手藝傳習班。來學藝的人,不僅不花一分錢,每天還有50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學好以後,可以來這裡「上班」,也可以把材料領回家去編。

這位官員還說,省科技廳給了70萬元,專門用於打造改良版的土布編織機。準備每家發一台,讓大家領回去在家裡「編布」,編好由鎮裡專門成立的平台公司統一收購,用於布依服飾自主品牌「乜果花」系列產品的開發。

羅家勤發現,這裡教的她都會。區別就是這裡的布手感更柔軟,式樣更豐富、更好看,難怪城裡人這麼喜歡。就為這,羅家勤還是來這裡認真地學了幾天。現在,她覺得沒有問題了,就提出領料回家的要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