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專題 > 正文

【無懼困阻】青藏遇險境 寒冰走高原

2017-04-11
■陳英凝(後排右五)2011年帶領學生冒雪前往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鄉大灘村進行公共衛生和備災教育。 CCOUC圖片■陳英凝(後排右五)2011年帶領學生冒雪前往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鄉大灘村進行公共衛生和備災教育。 CCOUC圖片

「救災不一定要去非洲,在自己的國家活動,一旦發生什麼意外,我也可以帶學生回來」,陳英凝解釋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特意選擇內地少數民族作為培訓對象的原因。不過,內地幅員廣大,要找一個保障學生安全、讓學生得到難得的鍛煉機會,亦要對受災地區群眾有所幫助,且民風淳樸的地方其實亦有相當難度。

選址是前線項目開展的第一階段,陳英凝的團隊事前要多次前往當地考察及協調。「有些地方是文化不允許,有些地方是村長的問題」,陳英凝因而吃過不少閉門羹,但她還是堅持與團隊挨家挨戶進行評估,根據當地需要制定健康推廣計劃。每個項目由開始至結束,花近兩年時間。

「當時只知很凍很凍」

由於他們選擇的地方均很偏遠,出發時往往就已面臨挑戰。陳英凝分享一次帶隊去青藏高原時遇到惡劣天氣的經歷:「當時地面結冰,司機擔心有危險,就讓所有人下車,車先走,我們跟在後,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足足走了半個小時,當時只知很凍很凍!」

人手不足亦是他們的另一大困難。陳英凝解釋指,現時每年申請的學生人數多達400人,但他們可招收的學生有限,每年會出行約6次,而每次連同學生、職員及義工在內只有約10人至40人;其中每30人就有近10人是職員或義工,照顧學生的安全及從旁協助,所以要有足夠的人手協助統籌、要找到合適的職員及義工同行亦是困難之處。

■記者 鄭伊莎、柴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