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星期有兩部港產片上映,不過反應兩極。《春嬌救志明》票房佳回響大,相反遲一個星期上映的《同囚》幾乎無人留意,最終可能無聲無息地落畫。《春嬌》贏票房贏宣傳贏話題,相信無人意外。不過平心而論,《同囚》是否就不值一提?特別是在社交網站看到大量《春嬌》謝票團的相片,另一邊廂《同囚》主角游學修因為電影反應不理想,自己買票入場支持和謝票。落差之大,難免有點唏噓。
《同囚》是個關於勞教中心的故事,主要講述青年囚犯的不公平待遇。游學修飾演的阿凡犯事被判入勞教中心,看到同囚的人被懲教官針對和虐打,最終浪子回頭,乖乖完成刑期。電影特別之處在於大量特約演員都是曾經被判入勞教中心的青年人,拍的大部分是他們的親身經歷。通過他們的親身說法,提出如何對待青年犯人的爭議,亦有揭示勞教中心管理問題的意圖。兩條主線並行發展,阿凡改過自身,關楚耀飾演的懲教官則不滿懲教官濫用職權的風氣,最終向公眾揭發問題。
《同囚》未算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要點出電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太過零碎。阿凡在囚期間一度精神受創,不過有關鋪排並無後續。離開勞教中心後徘徊在重返正途與重操故業之間,最後又因為女朋友出現,突然洗心革面。關楚耀飾演的懲教官滿懷理想教好學員,不過受到太太再次吸毒的打擊而失常打囚犯,最終想通了又辭職揭發問題。各種轉轉折折,似乎有欠連貫又有點堆砌。
作為真人真事改編,《同囚》明顯有意為青年犯人發聲。從游學修全裸演出到特約演員作為過來人的自白,《同囚》絕對是誠意之作。不過或許當中一些情節或想法過於個人,觀眾難有共鳴,只能抱獵奇心態了解一下勞教中心的生活。距離喚醒社會關注勞教問題,始終仍相距甚遠。 ■文:鄺文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