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智慧低碳三社區 商業就業兩平台

2017-06-04
■發展局昨日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建議在北大嶼設立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以及兩個「商業及就業平台」,預計整體可以容納70萬至100萬人口,並提供約47萬個就業機會。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志剛  攝■發展局昨日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建議在北大嶼設立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以及兩個「商業及就業平台」,預計整體可以容納70萬至100萬人口,並提供約47萬個就業機會。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志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發展局昨日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繼續以「北發展,南保育」為發展方向,建議在北大嶼設立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以及兩個「商業及就業平台」,集中發展東大嶼都會和擴展東涌新市鎮,其中東大嶼都會初步預計會填海約1,000公頃。整個大嶼山發展完成後,預計整體可以容納70萬至100萬人口,並提供約47萬個就業機會。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可持續大嶼藍圖》是基於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原則而制定,大嶼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北發展、南保育」,北大嶼山和東大嶼都會將聚焦房屋及經濟發展項目,建設舒適宜居的智慧型、綠化和低碳社區,同時推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東北大嶼山則會發展為休閒、娛樂和旅遊樞紐,提供多姿多彩的遊樂設施。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韓志強表示,未來的大嶼山將會有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政府會多利用資訊科技改善城市服務,並做綠化工作,亦會推動電動車和鼓勵「易行」,及在樓宇方面多利用可對抗氣候變化的設計。

發展與生態文化保育並重

他指出,第一個智慧型低碳社區是東涌新市鎮擴展,可供約14.4 萬人口居住;第二個是小蠔灣發展,透過港鐵站上蓋的發展,可供約4萬人口居住;第三個是東大嶼都會,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中間水域填海,提供約1,000公頃土地作發展,初步估計可供約40萬至70萬人口居住。綜合各項大型發展,整個大嶼山有潛力讓約70萬至100萬人口居住。

韓志強續指,北大嶼山將來會有兩個主要的商業及就業平台,鄰近香港國際機場的商業及就業平台,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機場島北商業區、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以及發展東大嶼都會成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綜合各項大型發展,預計可提供約47萬個職位。

韓志強強調,政府很重視南大嶼保育的重要性,自然生態保育方面,會活化東涌河作河畔公園、保育大蠔谷、在填海區應用生態海岸線等保育自然生態。

文化保育方面則包括保存馬灣涌的鄉郊特色、在東涌考慮設立自然文化歷史徑和大嶼山自然文化歷史展覽中心等,又會以大澳、貝澳和水口作為鄉郊保育政策的先導地區,推行自然保育建議和教育工作。

短中長規劃改善交通運輸

在鄉郊保育方面,韓志強指將會涵蓋保育鄉郊文化和歷史建築,以及推廣自然生態文化旅遊,例如在大澳研究成立大澳歷史文化展館、展示舊日鹽田的運作及耕種示範等,又說大嶼山亦有不少歷史建築及先民聚居的遺[,政府將建造或改善路徑及提供輔助設施,以「點線面」的方式連接文化生態資源,供市民享用。

韓志強表示,藍圖中的建議會分短、中、長期推行,大部分的建議都會在短、中期內,即未來5年至10多年內進行,包括北大嶼的各項發展機遇、各項地區或環境改善工程、保育措施、交通運輸改善和休閒康樂建議等。東大嶼都會及相關連接,則屬長期的規劃,將跨越2030年。

韓志強表示,當局正爭取立法會撥款成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研究改善大嶼山對外交通接駁,包括鐵路和道路系統、水上交通,在南大嶼方面則沒有打算興建很多大型道路,但可積極考慮水上交通。

他強調,大嶼山和東大嶼都會的位置非常重要,希望可盡快展開有關研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