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見證基本法誕生

2017-06-13
■鄧小平會見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語重心長地希望香港各界要在過渡期防止出現大的波亂,同時創造條件順利接管政權。■鄧小平會見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語重心長地希望香港各界要在過渡期防止出現大的波亂,同時創造條件順利接管政權。

中英聯合聲明宣告,香港將在1997年回歸祖國懷抱。二百年的歷史屈辱,一朝洗雪。它使香港人從未有過的揚眉吐氣,同時卻也帶來隱隱的不安。

這是激動的年代,也是迷茫的年代。「一國兩制」的宏大構想令人憧憬,但理想與現實如何接榫,未來管治體系如何設計,是擺在面前的重大任務。

鄧小平1984年6月23日會見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表示:到1997年還有13年,從現在起要逐步解決好過渡時期問題。在過渡時期中,一是不要出現大的波動、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繁榮和穩定;二是要創造條件,使香港人能順利地接管政府。香港各界人士要為此作出努力。

1985年4月10日,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決定,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的12條指導方針,將香港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用法律規定下來。

1985年6月18日,人大常委會通過了59人組成的起草委員會名單,其中內地委員36人,香港委員23人。主任委員為時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八名副主任委員中有四名是港人,分別為:安子介、包玉剛、費彝民、李國寶。《大公報》社長費彝民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顯示出國家及香港各界對《大公報》為香港回歸所做工作的肯定。

港人首參與制訂自己未來

基本法是未來香港社會的「小憲法」,港人參與起草基本法,意味着港人首次參與制訂自己的未來。不同階層的利益、不同的理念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激烈碰撞。香港的政治生態從未這樣生機勃發、百家爭鳴。《大公報》參與其間,把脈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傳遞中央的聲音,令港人對落實「一國兩制」更有了信心。

基本法草委會用了五年時間,完成了有關的草擬工作,於1989年1月9日至15日在廣州舉行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基本法》草案和為人大代擬的《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草案)》。

1990年2月基本法草委會舉行最後一次全體會議,對《基本法(草案)》作了最後修改和完善,提交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

在1990年4月4日的七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基本法》及三個附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