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補鞋又補情 盼港補撕裂

2017-06-21
■蘇永權及太太。香港文匯報記者翁麗娜 攝■蘇永權及太太。香港文匯報記者翁麗娜 攝

開業逾半世紀的「根記」補鞋店,在荔枝角數次搬遷,由荔枝角灣海邊(已填海)搬至舊荔枝角街市,最後在美孚新h落腳。現任店主蘇永權於1991年承繼家業後,讓傳統工藝與時並進,引入新技術及新物料,翻新一對又一對客人捨不得丟棄的鞋。這種既補鞋又補情的情懷,有如他對香港回歸20年的希望,希望新特首上任後,致力修補四分五裂的社會氣氛,大家一起向前行。

「根記」位於美孚新h一個天橋底,舖位面積只有約50平方呎,記者叩門時,蘇永權與太太各坐一邊,正專注修補手中的鞋。

鞋匠夫妻檔冀讓青年上流

蘇永權表示,昔日社會物質匱乏,添置新鞋是奢侈事,大家習慣拿東西去補;但經濟起飛後,物質豐富,修補行業早已風光不再,估計香港現存補鞋師傅不過200人。

蘇永權憶述,父親當年在病榻之中要求他接手家業,為了不讓父親失望,遂辭去正職,「原本打算見步行步,或做到父親離世後再作打算」,終愈做愈不捨得父親的心血,決定全情投入。

當時,太太心痛他「忙到洗手間都去不到」,遂辭去會計員工作,與丈夫兩對手每日縫縫補補。在養活兩個女兒的同時,他們更深得街坊支持,沒有辜負老父心願。

蘇永權表示,補鞋工藝亦要與時並進,引入不同款式鞋底及輔助機器,方便修補各式各樣的鞋,由皮鞋、跑步鞋及登山鞋一樣能重生。

他指,自己在天橋底坐鎮逾二十年,不時見到孩堤時代光顧的小朋友長大成人,「看茼o由讀幼稚園,長大後讀大學。」他說這些是在屋h經營小店感受到的人情味。

他說,平日工作時,最喜歡開收音機聽時事新聞,「經常聽到近幾年社會爭拗不斷。」他慨嘆不同立場的人之間沒有良好討論氣氛,很難繼續向前走。

他坦言,以前年代「慳少少便供到樓」,現時樓價太昂貴,年輕人難免有無力感,對前景感到失望,同時令社會有矛盾,希望新一任特首優先處理房屋及教育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翁麗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