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自設計公司Logo 調製「有靈魂」的品牌
福建福州安泰河邊有不少咖啡館,其中文藝範十足的還要算30ML咖啡店。也許是門口的綠植,也許是店內的懷舊風格,每個周末傍晚都座無虛席,尤其盛夏時分。「我們30ML咖啡店都開在福州人最有情意結的地方,希望慢慢做到總有一家在你附近,成為一個標誌性的文藝咖啡店。比如我要去福州,別人會介紹去逛逛這個店吧。」坐在館外,品着咖啡吹着涼風,「90後」港女趙丹旎描述着她的咖啡夢。■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福州報道
2013年從加拿大溫尼伯大學畢業後,趙丹旎決定到父親的祖籍家鄉福州看看。「當時想法比較簡單,如果有合適的工作便考慮留下來,我能呆在福州其實也是機緣巧合。」趙丹旎從高中開始就有喝咖啡習慣,無論到何處都會逛當地的咖啡館。一次經朋友介紹,她去了位於福州西湖附近的30ML咖啡店,「招牌咖啡入口第一個感覺讓我感到驚艷,玫瑰花香口感很醇厚,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當日,趙丹旎特意在店內坐了許久,很希望看看創作這款咖啡的老闆是誰。「記得彼時老闆穿了一件很好看的紫色襯衫,請我喝了咖啡。」趙丹旎笑言,「老闆是福州本土一位頗為知名的咖啡業者,我們因咖啡結緣,慢慢地我來店裡次數多了,和老闆成為好友。」當年趙丹旎就入職30ML公司任營銷總監,因為她善於「開拓客源」。四年後,這家公司已佈局福州的繁華商圈,成為福州正在崛起的一個咖啡品牌。
國際營銷本土風格
「福州人咖啡口味偏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專調精品,正所謂國際營銷本土風格,有別於美式咖啡的快捷便利,我們總是把最新鮮的咖啡呈現給客人。」說着說着,趙丹旎為記者端上一杯她的得意之作「綠野仙蹤」。作為三坊七巷門店合夥人,趙丹旎現在每天的工作依然忙碌,「我逐漸轉為幕後工作了,比如幫做推廣設計,找合股投資人,翻譯等等。」館內隨處可見她一手設計的公司Logo,趙丹旎很有成就感。「一間受人喜愛的咖啡館需要有『靈魂』。接下去,我想設計一些承載我們夢想和目標的伴手禮,銷售些大家順手用又較會記起來的東西,如咖啡杯、鼠標墊等。」
「收穫就是顧客的善意」
趙丹旎很懷念最初在門店上班的日子。「那時是排班,新年只休息兩天就開業,很累卻很享受。每天沖煮咖啡,接待客人,培訓員工,看小情侶在店內喁喁細語,看老咖友登門造訪,充實而快樂。有些老客上門不用說話,你就知道他會喝什麼,這種默契不像店家和買家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門店地處的位置,有的是白領較多,有的是遊客多,員工的服務非常重要。在我看來,服務和咖啡的地位同樣重要,真誠用心地投入對待,收穫就是顧客的善意。」
「一入咖啡門深似海。」趙丹旎自嘲道。「爸爸不喜歡我做這行,他認為這行業在走下坡路,會佔用很多時間而沒有效益。父母其實最初也不贊同我在福州,希望我回香港工作,或去北上廣一線城市,但看到我的努力,他們現在的看法改變。」
趙丹旎是理性現實主義者,從沒考慮咖啡店生活如文藝青年所說的悠閒舒適,而是用心地當成事業經營呵護。對於公司的發展前景,趙丹旎充滿信心,「內地咖啡文化需求越來越大,我會不忘初心,努力把它打造成福州文藝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