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黑洞望遠鏡三雄奪物理獎

2017-10-04

觀測重力波 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

2015年9月14日,科學家成功透過兩個黑洞的碰撞觀測到重力波,印證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百多年前在廣義相對論的預測,消息轟動國際。這項橫跨13億光年的偉大發現,全賴於全球20多國過千名科學家,在美國「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項目的研究努力,當中美國科學家韋斯、索恩及巴里什窮半生之力,從零開始籌建LIGO和設計相關理論模型,功績昨日更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肯定,授予3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去年初公佈重力波發現後,被形容為「黑洞望遠鏡」的LIGO,已被視為篤定可以獲頒諾獎。3名得獎者當中,麻省理工榮休教授韋斯將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加州理工學院榮休教授索恩和巴里什則瓜分另外一半。

「重力波」是指時空曲率中,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擾動,每當質量加速時產生,以光速移動,且充滿宇宙。愛因斯坦雖然預言了重力波存在,但他一直不相信人類可以觀測重力波。

設計干涉儀 消除背景噪音

不過到了1950年代末,科學家已發現重力波的蛛絲馬跡,並開始研究探測方法。1970年代中期,韋斯設計出激光干涉儀,藉此消除會阻礙觀測重力波的背景噪音,索恩其後加入研究。他們計劃製作一個「L」型干涉儀,在「L」的角位和兩端各放置一塊巨型鏡面,並從角位向兩端發射激光。他們估計一旦重力波通過時,探測器兩臂長度會出現些微差異,導致激光從兩端反彈回起點時,無法互相抵消,從而穿過分光鏡抵達探測器。

LIGO的概念雖然簡單,但「魔鬼在細節」。由於干涉儀兩臂長短誤差比原子核直徑更小,因此要建造4公里長的超巨型干涉儀,提升觀測機會,當中涉及最精確儀器、最頂尖工程設計和最複雜物理理論,這些都歸功於韋斯和索恩兩人。不過龐大項目需要大量人手資金,到1980年代末期,LIGO無論技術抑或組織架構上都遭遇樽頸,負責出資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多番施壓,最終巴里什於1994年臨危受命成為項目主管。

曾10年無任何發現

巴里什接手後,將LIGO由40多人的小團隊變成國際性科研組織,並確保必要資金和政治支持。LIGO於2002年竣工後的10年裡都沒有任何發現,但科學家沒有放棄,直至前年9月觀察到來自13億光年外兩個黑洞相撞產生的重力波,年屆八旬的韋斯、索恩和巴里什多年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瑞典皇家科學院讚揚LIGO的發現「震撼全世界」:「這是全新且不同的發現,開啟了前所未見的世界。豐富的發現正等待那些成功觀測到重力波並解讀其訊息的人。」■諾貝爾獎網站/法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