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新華社日前發表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共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啟示之六》的評論文章。文章說,回顧過去的5年,人們普遍感受到,環境保護在加強,生態環境在好轉,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顯著變化。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2016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5年來,大江大河幹流水質穩步改善,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實現了由「沙進綠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摒棄犧牲生態換經濟增長」
文章說,生態興則文明興。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係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本質上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關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要求「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揭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生態規律的認識,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實踐動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以思想引領行動,方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文章續說,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離不開有力的制度保障。實踐告訴我們,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貴在執法必嚴,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築牢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制度根基。
文章又指出,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就能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創造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