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民族復興】文藝體界勉港青 建文化自信

2017-10-19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此,香港的文化、藝術、體育界都感到振奮,並希望通過文體活動的交流、合作,增加香港年輕人對國家發展的了解,讓他們建立起文化自信。

孫立川:強大國家軟實力

香港天地圖書董事長總編輯孫立川指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也只有中國這文明古國才能在數千年來沒有中斷自己的文化發展,「文化自信是我們建設強大國家的軟實力。」

嚴健民:須體現中國文化

香港民族藝術團藝術總監嚴健民說,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對香港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香港部分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民族觀念感迷茫甚至牴觸,是因為與他們平日接觸文化藝術作品有關,作為藝術家今後要創作更多體現中國文化與美感的作品。

徐小明:宣好事釋正能量

香港導演徐小明提倡多拍宣揚好人好事、歌頌國家民族精神正能量的電影。他希望習近平支持內地拍攝正能量電影外,也能將香港演藝界製作這類電影納入國家的支持範圍,如提供政策上的優惠以及給予多些播放平台等。

莫華倫:創中華特色作品

歌唱家莫華倫指出,內地有不少原創歌劇以中國故事為主,以現代手法表現,有很多優秀題材湧現。要有高水平的人士走向基層,創作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作品。文化交流也很重要,近幾年香港歌劇院跟內地文藝團體也有很多交流。

■香港文匯報記者 傅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