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有碑無銘成謎 番臣像首失蹤

2017-12-16

武則天逝世迄今已1,300多年,乾陵無字碑在陵前矗立,沉默無聲,歷經風雨。這塊由巨石雕鑿而成的碑,因為沒有碑文,成為人們心中一個不解的謎。

或為時局動盪 影響碑文刻錄

關於乾陵無字碑之謎,流傳比較多的說法有「德大」說,即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亦有「自慚」說,稱武則天臨終前自慚行為不端,故不刻文字。民間還有傳說武則天遺言希望自己的功過由後人評說,唐中宗立碑而又因稱呼難定,故不刻字的說法。

但也有專家認為,從古至今,碑文一般由逝者的兒女立,並非逝者自己可以決定的。而從乾陵無字碑的碑石來看,上面已打好了網格,可以推測,碑文或許已經寫好,但尚未刻到碑上。專家表示,武則天死後,唐朝政局動盪多年,中宗又比較懦弱,很可能碑文寫好但遭到多方反對,所以遲遲沒有刻錄。而到了唐玄宗時期,作為孫子輩的玄宗更不可能給祖母立碑,況且玄宗一直不滿意武則天當初奪權。很可能因此使得刻碑之事不了了之,無字碑也成了永遠的謎。

明朝特大地震 石像難逃一劫

從唐太宗昭陵開始,唐人在陵前雕刻歸化的番王君長像,將與大唐友好往來的各個國家的使臣、首領、太子的寫真雕像置於兩側殿之中,乾陵也依循此制,共有61個番臣像,如今僅有西側的2尊有頭顱,其餘均無頭。

關於另外59番臣像的頭顱,專家稱,如今推測最大的可能是明朝時關中那場高達8級的大地震,將這些石像頭毀於一旦。專家同時亦推測,因為古時周邊農民生活貧困,這些番臣像的頭顱也有可能被村民撿回家中,改造成了實用的石料工具,早已沒了原形。因此,這麼多年過去,另外59尊番臣像的頭顱仍然難尋蹤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