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愛中國的100個理由】僑女中緬邊境授業 架起「胞波」連心橋

2018-01-15
■已在姐告國門書社工作逾3年的趙紅仙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種有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已在姐告國門書社工作逾3年的趙紅仙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種有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雲南國門書社圓教師夢 牽線兩國文化促進交流

中緬邊境的雲南省瑞麗市姐告,陸路直接與緬甸相連。這塊僅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國邊民熙來攘往、萬商雲集,是中緬兩國最大的經濟、文化交流窗口。旅居緬甸曼德勒抹谷的華僑趙紅仙,三年前應聘到姐告國門書社,免費為「胞波」(在緬語裡意為同胞兄弟,編者註)及第三國人員培訓漢語、緬語,圓了自己自小就有的教師夢。這份溝通兩國文化、促進經貿交流的工作增加了她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加堅定了她留在姐告的心。■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雲南報道

每到夜幕徐徐降臨,林立店舖中的姐告國門書社就會傳出琅琅的讀書聲。每天傍晚7點,趙紅仙的緬語培訓班按時上課;8點,趙紅仙又變換身份,成為漢語培訓老師。

緬漢雙語 免費教學

3年間,趙紅仙的漢語、緬語培訓班已免費培訓中緬「胞波」及第三國人員逾3萬人次。而趙紅仙雖隻身在雲南姐告,卻已習慣並喜歡上了這樣規律而有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趙紅仙屬旅居緬甸的華僑,爺爺、奶奶和父親均為華人。在緬甸華人社區長大的趙紅仙,自幼便學習中緬兩種語言,每天除了去緬文學校和華文學校上課外,家人之間還用漢語和緬語進行溝通。由緬甸曼德勒一所大學畢業後,會雙語的趙紅仙在緬甸仰光一家台資國際貿易公司上班,從事翻譯工作。但過了一段時間後,趙紅仙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種單調乏味的工作,而且這也不是她所追求的工作狀態,遂辭職離開。

2014年,曾和趙紅仙在一起工作的小姐妹告訴她,姐告國門書社正在招聘工作人員,而她的條件很符合招聘要求。趙紅仙經過12小時的長途顛簸來到姐告,並成功爭取到了這個職位。其工作是負責姐告國門書社閱覽室及圖書、音像讀物的管理、借閱,並免費對在瑞麗的緬籍商人和務工者進行漢語培訓,以及對中國商人或有需要的中國公民免費進行緬語培訓。從那時開始,趙紅仙便知道了這才是她追求的事業,「在工作的同時還能幫助別人,這是功德!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她在姐告圓了自己自小就有的教師夢。

與趙紅仙交談,絲毫沒有語言障礙,她在普通話與方言之間切換自如;再加上時不時露出的甜美笑容,給人一種親切感,就像鄰家女孩般率真。

在談及初來姐告時的經歷,趙紅仙也有擔憂,擔心存在語言上的障礙,也憂慮生活上不習慣。但趙紅仙很快就習慣了姐告的一切,自幼學習普通話的趙紅仙,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所以很快學會了當地方言;在生活上,有些挑食的趙紅仙得到了同事的照顧。國門書社的上級主管部門來人,通常會一起做飯,「我不喜歡吃的食物,他們就不做、也不吃。」

來的時間久了,趙紅仙也結識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國門書社借閱、購買圖書、學習漢語的年紀稍長的緬籍商人和務工者將其視為小妹、侄女,年紀稍小者視其為姐姐;而中國商人則視其為鄰家女孩。學會了當地方言、習慣了瑞麗的生活方式,令她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瑞麗人,「熟悉的環境、相識的朋友,與在家並無差異。」

婉拒高薪 留滇發展

自稱已是瑞麗人的趙紅仙,頗有些「安於現狀」,愛上了瑞麗、離不開姐告,樂不思歸。隨着緬中貿易的增長,趙紅仙以前供職的仰光某國際貿易公司業務量大幅增長,薪酬也有所提高,「以前的同事,現在的薪酬已達到每月1,100美元(約合港幣8,597.9元)。」缺乏人手的老闆想請她回去,小夥伴也多次來電勸她,但均被已深深喜歡上姐告這片淨土的趙紅仙婉拒。而在國門書社學習緬語的中國老闆,也提出高薪聘請其到公司任翻譯,方便不斷增長的對緬貿易業務需要。然而趙紅仙依舊婉言謝絕,她一直堅守自己從小就有的教師夢。不僅如此,趙紅仙還打算動員在緬甸曼德勒從事手機維修的男友到瑞麗發展,並打算成家後也雙雙留在姐告。

趙紅仙雖只是國門書社的圖書管理員和培訓教師,她亦關心時事。在姐告3年,親眼見到了瑞麗的發展日新月異,中緬貿易也日益擴大,中共十九大讓她看到了中國更美好的未來。她相信,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一定能帶動緬甸發展,中緬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會越來越多,語言文字作為兩國交流的橋樑和紐帶,其作用也會越來越顯重要,到國門書社學習中緬兩國語言文字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我選擇留在姐告的原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