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撮要
日本最大廣告商電通女員工高橋茉莉因不堪工時超長,三年前聖誕節自殺,事件引發電通管理層檢討公司工時,社會亦開始反思加班文化。
伴隨愈來愈多千禧世代投入勞動市場,他們對舊有工作文化不滿,僱主為適應這種改變,要調整公司政策,日本政府去年初更提出設立每月加班60小時的上限,違者將面臨處罰,預計明年4月起實行。 ■節自《做死無命賠 加班有盡時》,香港《文匯報》,2018-1-8
持份者觀點
1. 澳洲研究:若每周平均工時超過39小時,將不利精神健康。
2. 瑞典:過去兩年試行縮短工時,容許70名護士在薪酬不變下,每天僅上班6小時,較原來減少兩小時。他們較之前健康,亦感覺更開心及更有活力,生產力亦提高,但因成本過高,最終決定叫停。
3. 應用程式(App)開發公司Filimundus:試行每天上班6小時,員工病假數目減少四分之一,生產力與工作8小時一樣,專注力提高,同事間也較少發生衝突。
4. 西班牙議員:西班牙的社會模式根深柢固,做任何事都較其他國家晚兩小時,例如通常下午3時吃午餐,晚上10時才吃晚餐,無法分配時間照顧家庭、參與社區及政治活動,認為必須改變現有文化。
5. 評論:隨着經濟模式轉變,近年興起容許僱傭雙方靈活安排工作的「零時合約」,打工仔可彈性上班,工資以工時計算,僱主亦毋須提供最低工時。「零時合約」為學生、家長及必須照料家人的打工一族,提供工作靈活性,並非所有同類合約都剝削工人,亦可充當全職工作及退休之間的過渡,避免退休人士突然失去所有收入。
6. 英國政府:由於「零時合約」的工資普遍較低,可能削弱稅基,據報財政部計劃作出調整,令這類合約的工人與全職人士所繳稅項保持一致。
多角度思考
1. 試指出工時過長對年輕人的影響。
2. 承上題,試提議解決方法。
3. 你認為應在香港推廣「零時合約」嗎?解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