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完善機制防虐兒 盡快落實更重要

2018-02-24

教育局向所有幼稚園發出通告,要求若學生連續7日無故或在可疑情況下缺課,學校必須通報教育局。女童陳瑞臨懷疑受虐致死事件震驚全城,當局迅速檢討更新通報機制,堵塞防虐兒漏洞,做法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新措施能夠盡快落實,真正發揮保護幼童的效能。當局要盡快為學校提供清晰的指引細則和相關培訓,確保把工作做好、做足、做到位。學校、教職員亦要增強責任心、警覺性,時刻關心幼童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新機制早一日發揮作用,幼童就可以早一日得到更多保護。

5歲女童陳瑞臨遭家長虐待致死,令社會震驚,不少意見認為,幼稚園的缺課通報機制有明顯不足,未能及早發現問題、阻止悲劇發生。教育局亡羊補牢,將幼稚園學生缺課呈報日數與中小學看齊。教育局稱,藉此可提高校方的警覺性,協助幼稚園及早識別需要支援或可能受虐的幼童,以便及時介入,提供適切支援和服務。但有時體罰和虐兒只是一線之差,校方未必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分辨;為求校方盡快掌握新機制的運作,教育局還會與社署、警方合作,於3月及4月為幼稚園舉辦簡介會,介紹及早識別通報機制及相關部門所提供的支援。

機制的完善只是第一步,只有得到落實才能起到保護幼童的作用,而能否照足機制辦事,負責執行的學校、教職員有高度責任心是關鍵。幼童的自我保護能力低,表達能力有限,即便遭遇不幸,亦不懂主動反映問題,向外界求助;尤其是受親人虐待時,往往被掩飾淡化,失救問題更嚴重。因此,校方保護幼童免受虐待的角色更重要、責任更大。陳瑞臨的悲劇,某程度上暴露學校教職員的責任心不足、警覺性不高,沒能從細微之處發現問題,面對蛛絲馬跡未能察覺事情的嚴重性;問題發生後,社會反響強烈,校方又擔心受到輿論指責,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幼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人之外,學校老師、工作人員是他們接觸最多、最信任的人,校方應該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警覺性,凡事多留意,及早發現幼童身體、精神、行為的異常,盡可能防患於未然,如此才能發揮新機制的保護作用。校方發現受虐幼童向教育局通報,並非就萬事大吉,可以交差了事,通報之後的調查、介入更重要。現時中小學通報機制設有清晰的流程表,羅列校方在通報後的跟進工作,局方亦會進行調查、輔導及提供支援。新的幼稚園通報機制,校方應如何處理虐兒個案,當局將提供什麼支援或介入,還缺乏指引細則,這方面必須盡快完善。

不少幼稚園缺乏專業輔導人員或社工,亦令人擔心即使幼稚園作出通報,個案未必能獲得及時跟進。要令新機制運作暢順、發揮作用,政府需要增撥資源,為幼稚園提供專業社工服務,並向前線教師提供相關培訓,切實保障幼童免受虐待,健康成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