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沈清麗 北京報道) 全國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港區代表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大部分代表發言時均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但要吸引香港年輕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尚需要解決人流、貨流、資金流的實質問題,建議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爭取港澳同胞在內地擁有同等待遇。
廖長江代表形容,大灣區是非常重要的舉措,能帶動粵港澳三地協同效應,期待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層面,相信對香港年輕人認同國家會起正面作用。粵港澳合作必須是多贏方案,但須具備大局意識才能達至互利共贏。
盼中央統籌解決人貨資金流
譚志源代表分析,大灣區具備三大優勢,包括政策優勢、「一國兩制」優勢及區域優勢。政策優勢方面,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都是重要組成部分,香港與澳門具有「一國兩制」雙重優勢,香港又是國家南大門,是「一帶一路」重要組成部分,可發揮協同效應。不過,要解決人流、貨流、資金流的問題,需要中央行政配合,如建立高層次統籌機制,佈置全局。
黃友嘉代表指出,大灣區有規模、有基礎、有深度,本身已具備發展條件,但粵港澳三地各設有不同關稅區,通關便利就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人流方面,認為有需要擴大現有深圳各個口岸容量,增加口岸與市區接駁能力。
陳亨利代表認為,推動大灣區創新產業,香港可做到「錢通」、「人通」、「政策通」。但他認為,要讓年輕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議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爭取港澳同胞在內地擁有同等待遇。
吳秋北代表則談到政府工作報告對「一國兩制」提出新要求,並建議國務院定時檢查基本法的執行情況,包括國歌法何時在香港本地立法,並建議香港公務員要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希望國家提供協助。
陳曼琪代表認為,工作報告給「一國兩制」新政治定位,建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在大灣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專區,推廣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產業;成立大灣區中小型律所及個人執業大律師的國際人才庫,為人才庫法律專家提供參與「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法律項目的機會。
陳勇代表在談到「港獨」問題時指,「港獨」氣焰雖有所收斂,但在體制內外仍時有打擦邊球,以所謂「本土」、「自決」持續發酵,甚至以「交流」之名,與其他分裂勢力眉來眼去。建議未來多做固本培元的工作,鼓勵新一代認識國家憲法、認識香港基本法條文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