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樂」師患癌離世 銘記約定堅持參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你是否經常吃咖喱?」「你是否不經常洗澡?」這些看似搞笑的問題,是香港土生土長印度裔高中生成智健(Singh Harpreet)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成智健最近擊敗近千名對手、在香港英語演講比賽中奪冠,成為比賽首位少數族裔冠軍。推動他屢敗屢戰、面對文憑試壓力仍不放棄,源於他對離世恩師的一個承諾。
來自高主教書院的中六生成智健,人稱Happi,曾6次報名參加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自言成績平平、運動不突出的他從未想過能在大舞台上對着眾人演講。
他憶述,自己升讀主流中學後一度迷失,感到自己的外表、膚色、語言及文化均與同學不同,一度萌生轉學念頭,也不想做少數族裔,「中一時中文很差,不敢說廣東話,上堂要同學翻譯。」
化身成為能言善辯的演講冠軍,除潛能及努力外,最重要的是伯樂的賞識。他說,初中時常欠交功課,要向老師交代,老師卻發現他很會表達自己,是演講的「材料」,於是鼓勵他參加比賽,並與他一同練習。中四那年,恩師突罹患癌症離世,他直言一度想放棄比賽。
不過,Happi想起與老師的約定,決定堅持到底,「答應過兩位老師要入到決賽,因高主教未入過決賽。」所幸,他在新學年遇上同樣熱愛公開演講的新老師。
在新老師啟蒙下,Happi迎來轉捩點,演講內容由過往沉悶的社會議題,加入自身經歷,「分享多些自己的經歷,原來很多人也會有共鳴。」
新學年該老師辭去教職,Happi要靠自己練習及觀看其他演講學習。幸好,已離校的老師願意義務與他練習演講。
講題談經歷 心聲傳雙親
回想決賽當天,他以《恐懼扼殺創意》為題分享自身經歷,指自己以專業演講家為目標,卻因害怕失敗及生活不穩而猶豫,帶出恐懼能扼殺夢想及創意。他直言,其父母為典型的「tiger parents」(虎爸虎媽)一心望子成龍。
決賽當天,Happi除了分享感受,亦希望把心聲傳予台下的父母。
文憑試在即,Happi說,自己要追趕考試進度,要完成社會要求的「check list」(清單),包括入大學。
今年5月,Happi將代表香港出戰在倫敦舉辦的國際公眾演說比賽,計劃以少數族裔的經歷為題。他說,演講帶給他發聲的機會,會以成為一名專業的演講家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