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民意教訓毀法治阻發展劣質政客 建制派更須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2018-03-13

因宣誓風波而起的立法會議席補選,結果昨日揭盅。建制派在4個議席中勇奪1個地區直選議席和1個功能界別議席,得票進一步打破「6比4」的所謂「定律」;反對派補選主打「反DQ」、「抗威權」的口號失敗,打「明星牌」、以煽動對抗催票的招數失效。這是一次難得的民意展示,再次顯示反對派不做實事、專搞政爭的取態不得人心,反被選民「二度DQ」;建制派反「港獨」護法治,長期扎根基層,為民辦實事,受到越來越多選民擁戴,同時眾志成城,團結合作,也成為打贏補選戰的關鍵。面對未來,奉勸反對派改弦更張,不要再背離主流民意,為香港發展做點好事;籲請建制派再接再厲,提升參政議政、服務市民的水平,遏止「本土自決」、「隱性港獨」和激進勢力,保障議會、政府正常運作,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更好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回顧以往歷次補選,由於採取單議席單票制,反對派自恃有所謂選民和得票率「6比4」的優勢,每次都派出「政治明星」,操弄撕裂社會的政治議題,刻意製造與建制派對決的選情,刺激更多選民投票給他們,屢試不爽。今次反對派重施故伎,九龍西選區最為典型。姚松炎本身是DQ事件的主角,他放棄選功能組別,在毫無地區工作實績和直選經驗的情況下空降九龍西,試圖憑姚松炎的專業形象,打「反DQ」的悲情牌,以敢於向中央、向特區政府說不的政治操作,吸納反對派不同政治光譜選民的選票,輕鬆贏得議席。

但反對派的如意算盤失靈了。民建聯的鄭泳舜以2419票的微弱優勢擊敗姚松炎,實現建制派在立法會單議席單票制補選中勝選「零的突破」,姚松炎及反對派被選民的選票「二度DQ」。選舉結果傳遞的第一個重要信號就是,香港是法治社會,選民尊重和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本港公職人員宣誓的釋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DQ瀆誓者,政客利用立法會鼓吹「自決」、散播「港獨」而被DQ,不會得到市民同情和支持。

反對派靠打政治牌贏選舉是慣用手法,此次補選也不例外。除了姚松炎外,其他3名反對派候選人同樣一味強調對抗「強權打壓」,對經濟民生隻字不提。雖然港島區的區諾軒、新界東的范國威贏得了議席,但他們都承認只是「慘勝」。因為港島區、新界東一向是反對派的票倉,但是補選結果顯示,建制派在這兩區的得票率大增,反對派的得票率繼續下跌。港島區的陳家珮得票率接近48%,比建制派2016年換屆選舉的40.4%大增8個百分點,區諾軒的得票率只比陳家珮多出不足兩個百分點;范國威的得票率只有44.57%,較反對派2016年的換屆選舉大幅下跌10個百分點,新界東鄧家彪與中間的方國珊得票加起來,遠遠拋離范國威。

建制派和反對派地區直選得票率的此消彼長,也顯示求和諧求穩定謀發展,已成為香港的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面對香港發展現狀,經過多年的選舉洗禮,吸取政爭氾濫的教訓,廣大市民更加明白,香港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吵吵鬧鬧、撕裂內耗的局面應該結束,應該選出有建設性、做事實幹、真心為香港服務的人做議員,拒絕專搞政爭、漠視發展的劣質政客。

值得注意的是,反對派此次派出表面溫和、實際傾向「自決」、甚至「暗獨」的政客出選,競選口號和言論也充滿對抗性,試圖以此吸引到激進支持者的選票。但從總體情況看,激進選民反應冷淡,這是反對派候選人得票率不升反跌的其中一個原因。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人大釋法、特區政府依法辦事,嚴正採取法律措施制裁「港獨」和激進勢力,梁天琦被控煽惑暴動等多項罪名,面臨最高10年的監禁;黃台仰更棄保潛逃;梁天琦、游蕙禎身敗名裂,前途黯淡。激進抗爭路線沒有市場,激進支持者也不願替此次補選的反對派候選人抬轎,替他人作嫁衣裳。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選民飽受「佔中」、「旺暴」等激進暴力之苦,看清激進暴力對香港的禍害,更加珍惜香港法治、理性、和諧的核心價值,選擇把票投向建制派。

建制派在補選贏了漂亮的一仗,也是建制派不同黨派,以大局為重、無私合作的成果,為未來選舉建立良好的協調合作模式。補選能夠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更是建制派長期腳踏實地、真誠為民服務的回報。

補選雖已結束,但反對派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版圖和影響力,料會把敗選責任歸咎於中央和政府打壓,更傾向以激進路線吸引選民。此次補選反對派的候選人、當選人,一直暗中或者變相支持「自決」和激進路線。這些政客進入議會,料會充當激進勢力的代言人,繼續無視憲法和基本法權威,繼續挑撥港人和中央對立,進行更加無底線的對抗,難免令議會政爭激化。因此,建制派更應凝聚強大民意,扮演好反「港獨」、護法治的角色,務實理性參政議政,擔當起和政府一起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任,推動香港集中精力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辜負選民的信任和期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