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兩會新面孔】張俊勇:講國家故事 釋體制優勢

2018-03-20
■張俊勇。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張俊勇。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

1970年出生的經民聯青委會顧問、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張俊勇,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丁中最年輕的一個,將來更會肩負在香港推廣憲法和基本法這項「硬任務」。他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可以透過講好國家發展的故事,說明由憲法衍生出來的國家治理體制的優勢,同時理性討論、分析中國體制與西方民主體制的不同,令港人更明白國家走的路與西方有別,不過將會是一條成功路。

在人大代表放假的一天,張俊勇並沒有放下工作去輕鬆一下,而是去找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林來梵,討論如何在香港推廣憲法和基本法。他認為,雖然利用多媒體手法推廣憲法和基本法會更容易「入屋」,但這些都是「花招」,「我反而想做多一些憲法衍生出來的國家治理體制的教育。」

張俊勇解釋,港人大多不了解國家機器如何運作,加上國務院機構改革剛剛通過,港人更有認識的必要,「單講憲法條文其實是很悶的,如果講為何改革開放會做得那麼成功、講新中國為何在一窮二白的谷底短時間內翻身,相信很多人會有興趣,我就想從中去解釋這是源於有中國特色的制度。」

體制延續性是成功要訣

他認為,國家治理體制當中的延續性,是今日成功的要訣,即使出現人事變動,工作方向不會改變,進程也不會停頓。

有部分港人捧西方民主制度如「神聖不可侵犯」,抗拒國家現在實行的那一套制度。張俊勇指出,民國時期,中國也曾經行過西方民主,有成功的時候,但大部分時間都失敗,希望就此提出理性討論。

他舉例說,修憲有關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的內容,部分人聲稱這是「終身制」、「人治」,他就拿出中共黨章第三十六條,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職務都並非終身的,可以變動或解除,也會因年齡和健康狀況而被要求退休。

提預算草案增灣區內容

他更質疑,那些人信奉的「民主國家」,其「人治」色彩也頗濃厚,「你看美國,國務卿是第三把交椅,(美國總統)特朗普說要炒就炒,毋須國會同意,這不是『人治』嗎?這些事不會在中國發生。」

雖然是兩會新面孔,但每個代表的貢獻都會被寫入國家的發展章節。談到初上兩會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張俊勇就提起他就今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提出的修訂獲財政部接納。

他提出增加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內容,「預算草案怎可以沒有這句」,最後成功爭取,感受到的是作為代表並非橡皮圖章,的確有權就多份報告提出修改,「可以吸納民意,同時不會偏離大方向、離經叛道,令我更相信這是適合中國的制度。」

談到大灣區,張俊勇的藍圖十分宏大,希望香港和內地的制度優勢及特色在大灣區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更優秀的制度,再透過「一帶一路」向其他國家推而廣之。

不過,港人當下的房屋難題,他也沒有忘記,建議容許港人在大灣區內租樓20年後,如透過機制被當地政府認同對當地發展有所貢獻,就可以用20年前的價錢去補地價,一圓置業夢。

另外,張俊勇對兩會紀律嚴明也感受尤深,認為可令代表更用心去工作,「晚上一定要『刨文件』,否則第二天開會,你講的是真知灼見,抑或只是空口說白話,人家是聽得出的。」■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朗文 北京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