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特稿:今是昨非 定十年目標

2018-04-01

「今日果,昨日因」,香港多年來的樓宇供應不足,源於房屋政策的8年「空白期」。翻查資料,自2002年「孫九招」後長達8年取消拍賣土地、停建居屋、減少公屋等,樓價因供應不足而被推高幾倍。至2010年起政府才重新掌握主動權,除主動賣地及復建居屋外,更制定十年長遠建屋目標。經過8年整頓,房屋供應始重回正軌。

房策曾有8年「空白期」

根據差估署資料,1997年之後,樓宇供應一直於高位徘徊,維持每年2.2萬伙至3.5萬伙之間的水平,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3年沙士疫症加劇樓價暴挫,然政府早在2002年已取消了拍賣土地,令私宅落成量大跌,由2002年高位34,035伙,逐年跌至2009年只得7,157伙,7年間暴跌近八成。同時間,居屋落成量亦由之前差不多每年2萬伙的水平,降至之後每年近乎「零」。

2003年中CEPA及「港澳個人遊」推出後,香港經濟逐漸復原,樓價於2004年後不斷攀升,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市場資金氾濫,大量熱錢流入樓市,終令本港樓價呈現瘋狂飆升的走勢。差估署樓價指數顯示,相比2003年中樓市低谷58.4點,今年1月已升至357.5點,近15年間升了5倍多。

8年增推地 樓市回正軌

2010年後,政府意識到高樓價已影響民生,推出「3D辣稅」,其後還逐步加辣,另一方面又大舉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更改劃土地用途、放寬發展密度、開展多項規劃研究等,亦制定十年長遠建屋目標約46萬伙,逐年檢討,重定房策新方向。

此外,2011年政府宣佈復建居屋,而自2010年起恢復主動賣地,近年每財年的私宅土地供應已經年年超標,2017/18年度高達2.55萬伙,超過年度供應目標1.8萬伙逾四成,推高未來數年的每年私宅落成量亦預計重回2萬伙以上水平,房屋供應終於「埋位」,那麼樓價又會何去何從,人們拭目以待。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