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監管趨嚴 A股IPO放緩

2018-04-03
■今年在本港上市的每一宗IPO都獲得超額認購,當中毛記葵涌傳超購逾6,200倍,為史上最多。而該股暴炒暴跌亦成為市場話題。 資料圖片■今年在本港上市的每一宗IPO都獲得超額認購,當中毛記葵涌傳超購逾6,200倍,為史上最多。而該股暴炒暴跌亦成為市場話題。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安永昨日發佈的《全球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第一季度》顯示,受嚴格監管環境影響,今年首季內地A股IPO活動明顯放緩,數量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募集資金同比下降四成。惟全球最大的20宗IPO中,有3宗出自內地市場,並且A股IPO企業交易規模中值和上市後市值中值,相較於去年均有顯著提高。

滬深募資列全球五大

報告指出,滬深兩市今年首季A股IPO共35宗,集資61億美元。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量滑落至全球第五,上海證券交易所位列第七。按募集資金計,上交所排名全球第三,深交所排行第五。不過,首季全球最大的20宗IPO中仍有3宗出自內地,分別來自金融和消費品行業。此外,滬深兩市IPO企業上市後市值中值為4.41億美元,同比上升116%,交易規模中值為8,200萬美元,同比上升68%。

工業企業上市最活躍

按交易數計,工業是首季內地IPO最活躍的行業,共有10家企業成功上市。另外,截至目前,每一宗於內地上市的IPO都達到許可內最高的44%首日回報率。

香港方面,港交所主板與創業板整體上按交易量在今年首季成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57宗IPO),按募集資金計排行第四(31億美元),從全球來看分別佔比20%和7%。截至目前,今年在港上市的每一宗IPO都獲得超額認購。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表示,今年首季香港的IPO發行強勁,而內地的IPO卻明顯減少,原因在於中國證監會監管趨嚴,內地IPO獲批率降低。

留意「獨角獸」入場

報告提到,中證監發佈《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顯示國內支持新經濟和資本市場制度方面的改革強於預期,「獨角獸」的入場將進一步提高新經濟在A股市場的比重,有可能引發一波新的投資熱情;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制度改革可能會於6月啟動,旨在鼓勵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初創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進行IPO上市,經濟環境對赴港上市有利,預計企業盈利增長將支撐股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