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是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最早出現在唐朝,是一種地方教育組織,直至宋代朱熹創立正式的教育制度後,得以進一步發展。
廣州粵秀書院創辦於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由兩廣總督趙宏燦、廣東巡撫范時崇、滿丕及各官捐銀所建,為廣東四大書院之首。粵秀之名因在越秀山之南而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原址位於現在的北京路書院街,正南門內鹽司街原鹽司舊署,今已不存在。
梁啟超胡漢民母校
在重建前二百年中,粵秀書院人才輩出,包括梁啟超、胡漢民等數百名貢獻頗豐、影響深廣的名士,是嶺南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重建於越秀公園內的粵秀書院,在群嶺環抱中,恢復了書院講學、研究、藏書等功能。
涵蓋書畫琴等國學
穿過鬧街,漫遊於越秀山的竹林中,沿着台階向上邁步,映入遊客眼簾的,是一座古樸靜謐的樓閣。學堂雕欄畫棟,處處氤氳着國學氛圍,彷彿在默默散發着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通經致用,成德達材」是粵秀書院百年不變的理念,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開啟研習國學的場所,從《弟子規》《三字經》等啟蒙書目的講解,再到《千字文》《百家姓》等內容的詠誦,到《論語》《中庸》等四書五經的研讀,一應俱全。
遊客在這裡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沉浸於文化灌溉的同時泡一壺茶,優雅閒適地在這裡度過美好的時光;或端坐密室,輕撫古琴,在琴聲中體會內心的愉悅......除了國學經典,書法、茶道、花道、香道、太極、古琴等傳統藝術都能在粵秀書院找到歸宿。
書院可體驗項目:國學經典學習,文化學術論壇、藝術交流,琴棋書畫鑒賞、交流,藝術品展覽,茶藝、香道等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