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端午節期間,汨羅這個湖南省東北部的小城,都會響起肅穆悠長的三段讚歌,祭奠曾在此生活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士大夫屈原驚聞郢都失陷,毅然投江殉國。相傳,深深愛戴屈原的當地百姓紛紛駕船相救,千百條小舟穿梭於江面,汨羅江上波濤翻湧,喊聲震天。從那時起,端午、屈原、龍舟和汨羅江便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汨羅的習俗中,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各有不同的節慶活動。今年6月18日,13支汨羅本地隊伍展開激烈的200米直道競速比賽;28日,16支中外隊伍還將角逐「屈原杯」汨羅江國際龍舟拉力賽。
端午就是汨羅人的「年」
當地人「寧荒一年田,不輸一年船」的信念,聲聲催促着在外遊子回鄉的腳步。
以往每年都隨家人為龍舟隊搖旗吶喊的「90後」黎培琳是土生土長的汨羅姑娘。今年端午,她和鄉親們自發組成鼓隊,身着古代士兵的服飾,在當天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上獻藝。
結束了激情四射的表演,黎培琳急着回家過節。「小時候最嚮往的是吃糭子,如今是形式大於內容了。可我還是喜歡端午,在外的親人都會回家團聚,這是難得的交流機會。端午,就是汨羅人的『年』。」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