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做好財政安排 保資助房屋持續發展

2018-07-11

對於房協認為,政府改變資助房屋定價政策,與市價脫u,會對房協長遠構成財政壓力,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資助房屋以目標組群的負擔能力考慮定價,若因此導致房委會或房協出現財政負擔問題,政府會一力承擔。資助房屋與市民負擔能力掛u,照顧安居所需,以民為本,方向正確。政府承諾對此作出財政承擔,是善用公帑、下決心化解住屋難題的表現,政府的擔當值得充分肯定。期望政府進一步做好資助房屋所需承擔的財政評估和安排,釋除公眾疑慮,增強公眾信心,保障資助房屋可持續發展。

政府早前建議將資助房屋定價與市價脫u,按目前市況與負擔能力估算,由市價七折減至約五二折,如果情況變化折扣率還會調整。房協主席鄔滿海表示,新政策對房協造成財政壓力,預計每一個新界單位將虧蝕50萬元,市區單位更要蝕100萬元。房協雖然是自負盈虧的非牟利機構,但房協成立、運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專門負責發展資助房屋,利用政府以低於市價批出的土地,興建、營運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房屋。房協興建、出售的資助房屋,其定價要得到政府批准。目前樓價高企,房協以政府新定價政策出售資助房屋,盈利難免下降,甚至出現虧損。但唯有將資助房屋定價與市價脫u,改為與受資助對象的負擔能力掛u,中低收入家庭才有望「上車」,讓資助房屋真正發揮居住的功能,房協、房委會才能符合成立的初衷。

政府願意為房協、房委會的財政「包底」,既保證房協和房委會可以有效發揮他們的功能,也打消這些機構對新政策下出現入不敷支的憂慮,照顧了機構的財政穩健,顯示政府進一步發展資助房屋的堅定決心和管治擔當。而且,政府的庫房收入4成多來自賣地,由政府為興建、出售資助房屋提供財政承擔,體現取諸土地、用於居住,將公帑回饋市民,符合應使則使的公共理財原則。而要做好「包底」,充足的財政準備不可或缺,政府有需要為發展資助房屋所需的財政資源,做好適切評估和準備。

2014年,政府為達至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的目標,成立了「房屋儲備金」,確保房委會有足夠的財政資源達成建屋目標。2015年,政府注資450億元入「房屋儲備金」,由金管局負責投資,其累積投資收益,全數用作支持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及相關的基建配套,滾存至今已有近800億元。

房協、房委會乃至市建局,都有興建資助房屋、改善居住環境的職責,只是照顧的階層、承擔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都可能因為興建資助房屋而出現需要政府承擔的財政問題。目前庫房充裕,政府應把握時機,做好資助房屋的財政配套,檢討「房屋儲備金」的運作經驗,對房協、房委會等機構的財政需要進行充分評估,給予合理的安排,向市民作出清晰交代,這樣既能爭取主流民意支持,又能消除房協、房委會等機構對大量興建、出售資助房屋在財政上的後顧之憂,政府的新房策推行落實才能事半功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