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林亨雲師生壽山石展 看雕刻藝術薪火相承

2018-08-14
■林亨雲作品《寒冬一霸》■林亨雲作品《寒冬一霸》

日前,由林飛工作室、福建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林亨雲師承展」在福州開幕,展覽展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林亨雲及其弟子林飛、黃寶慶、林東、黃麗娟等名師近百件的藝術作品。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林亨雲大師一生桃李滿天下,人才輩出。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是次林亨雲和弟子們的參展作品藝術精湛,玉石皆有,各有奇趣。此展呈現了林氏師承歷史脈絡,有助於讓更多後人了解石雕技藝的魅力。

出身於傳統石雕世家的林飛,自幼隨父林亨雲學習壽山石雕刻,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務院中華技能大獎文化類唯一獲獎人。是次他帶來《嫦娥-都成坑》、《夏娃-芙蓉石》等精彩作品,讓現場眾多的藝術品鑒賞和收藏愛好者讚不絕口。

林飛擅長人物圓雕,創作的作品題材廣泛,繼承傳統而不拘泥,將現代美術與傳統工藝融為一體,清新不俗,富有現代感。他 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傾心於壽山石雕的創作,50餘年來,創作了眾多雕塑作品,題材以動物為主。林亨雲的石雕工藝上尤其擅長刻熊,他創作的熊或坐、或爬、或嬉戲、或逐食,逗人可愛,不但形似,而且富有人格化情感,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現上有他的獨到之處,其熊雕作品多次在全國各種大展中獲獎。

他在創作中大量以中國文學作品和歷史典故為題材,開創了壽山石雕新的藝術領域。「石不能言最可人,壽山石的材質是對於藝術的一種彰顯,沒有這種材質,藝術上的表現會有所遺憾,所以在實力之外,也要注重能夠更好承載、表現雕刻藝術手法的材質。」林飛對香港文匯報記者如是表示。

壽山石雕界的首位女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麗娟,避開山水、花鳥等大眾石雕題材,將關注點放在了女性和兒童等生活題材上,塑造出一個個生動活潑、靈秀柔美的人物形象,為壽山石雕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懷。是次黃麗娟帶來作品《新裝-花坑石》,頑石化為繞指柔,曾榮膺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悠久的壽山石雕藝術如今需要更多的青年雕刻人才予以傳承並創新,使壽山石雕刻技藝煥發生機。」

據悉,以壽山石為材料的雕刻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迄今最早的壽山石製品是福州浮倉山文化遺址中發掘出的壽山石石鏃、石鑿。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便有對宋時農民開採壽山石的記述。壽山石藝術真正形成獨特完整的審美體系始於明晚時期。至清末,基本分化為善於印鈕、淺浮雕和薄意的「西門派」,精於圓雕的「東門派」。

據介紹,壽山石藝術從一開始,就不單是技藝範疇,而是一個文化的綜合載體,帶有很明顯的文人審美情趣。壽山石材質多變且色彩豐富,人們通過「相石」,充分了解石料的特質,在尊重石料特性的基礎上將人的審美意識融入其中,也使得壽山石藝術具有敬天地,尊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中華文化內涵。壽山石雕將傳統的詩、書、畫藝融入其中,透射出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蘊含茞`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欣賞、保值、考古、交流、藏珍等的重要內容,不但各地博物館爭相收藏,社會上更是對壽山石及石雕作品情有獨鍾,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熱潮。■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