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出聒噪小圈子 潛入心靈自留地
入秋的廣東,天氣多變,偶有暴雨。不過,城中熱門商圈的集成店書屋、城郊古樸老宅中的閱享天地,亦或者是地鐵口旁的獨棟書屋,不乏是躲雨的好去處。找個放有懶人沙發的角落,一邊細品咖啡,一邊聽雨聲在耳,握書卷在手,豈不樂哉?■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廣州: 文化地標「方所」書店
媲美台北「誠品」、北京「三聯」,廣州的「方所」書屋,早已是城中地標。方所選址在廣州最高端的購物中心--太古匯,面積高達1,800平方米。
「方所」二字取材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而方所創立者毛繼紅的初衷也是要為懂得文化創意生活的所有人,營造一方可供內心歸屬感歇息的天地。
走進方所,買書倒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對「生活美學」嚮往的氣息四處瀰漫,進入方所的民眾都似開啟了靜音鍵一般,自動消音,腳步輕盈。
「創作者現場」最精彩
文創周邊產品,在方所是被賦予了「生活美學」的商品。不像是一般的展賣,更像是一個個設計者作品的小展覽,駐足端詳的人,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呈現,感受日常細節使用中所裹挾的美好享受。
據悉,能夠出現在方所的設計商品,差不多是從全球1,000多個設計品牌中精挑細選的50餘種,其中不少是首次在內地亮相的。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方式有了自我的思考,方所的美學生活陳列方式也給了很多顧客學習的角度。
方所書店的選書策略,一直都是堅持小眾主義,避免同質化。目前的方所書店,藝術設計類書籍佔了較大比例,境外版本書籍佔比高達40%,包括四萬種港台書刊及近萬種外文書。
而另一種吸引文藝青年們定期赴約的,則是方所的招牌活動「創作者現場」,不定期邀請海內外知名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來此做分享會。有書籍可一覽,有分享會可聆聽,有好奇可凝視,方所就是廣州年輕人的集成書屋。走一趟,收穫遠不止一點點。
獨棟書屋 「里仁為美」
核心商圈之外,番禺廣州長隆附近的獨棟書屋,融合了人文、藝術,建築、美學、生活於一體的集成式社區實體書店。建造之初,廣東保利集團就曾提出,人要居住在什麼樣的地方才覺得美好的這一命題。最後他們在孔子的回答中,找到了「里仁為美」這言簡意賅的答案。
大意就是,居於仁者之里,會是最美好的體驗。如今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三層獨棟書店,最先呈現的就是「空間美學」的設計感。
對於當下見多識廣的青年們來說,空間的設計、氛圍和功能缺一不可。如何在各類生活美學方式的崛起中,謀得一席之地。三樂文創書屋的閱讀之樂、分享之樂,共聚之樂,給了社區生活最好的日常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廣州南站車程10分鐘,地鐵僅4站的三樂文創書屋,和廣州長隆三大主題樂園是面對面的鄰居。這一地理優勢,讓這個三層的獨棟書屋不僅服務與社區,也給予大批遊客意外的閱讀享樂。
深圳: 友誼書城變「覓書店」
以前到深圳,可以花一整天逛 OCT 文化創意園。其中,「文化地標」舊天堂書店、香港老闆營造的西餐廳,以及滿是塗鴉的廠房,能讓大部分年輕人心生嚮往。近幾年,更多富有設計感的書屋出現了。
四年擴7家融入社區
剛到深圳生活工作一年的青年們會欣喜,隨意走在不知名街角甚至是城中村,都不乏個性表達的書屋。擁有27年歷史的實體書店,友誼書城是深圳本土規模最大的民營書店。除了13家書城店和另一個創辦於2014年的子品牌--覓書店,也是深圳敢於求變的舉動。
友誼書城總經理龔縣流曾表示,為了用於適應新的消費需求,覓品牌短短4年擴張開了7家,顯然是受到了深圳民眾的認可。這個計劃要在深圳的每個街道開一家「城市家庭大書房」的子品牌,讓書店融入社區。
一般來說,該書店內都會設計超300個座位。不管在哪個區的覓書店內門還有標誌性的一景「深圳夢想樹」,大家可以在「覓夢想簽」上寫下想說的言語,共同書寫個人參與這座城市發展的夢想。
海歸創建「鄰間」書吧
如果說,書店在設計上要尋求「最」字化的表達,那麼鄰間書吧的出現,給了深圳更多的耳目一新。南山區的阿里巴巴大廈一角有一處小小的玫瑰金色的入口,便是 Lingers 鄰間書吧,以精品酒店的方式設計的時尚咖啡書店,一出現便成為深圳時髦女孩的最愛。
「生於野莽,安於鄰間」是店名的由來。該書吧的老闆是留學回來,懷揣夢想的文藝工科女。上班一年後,便毅然辭職投身到一直喜愛的文創事業中。
門面的大型框架,及玻璃大門的門把,應用了店名的「間」字元素概念。入口處地板看似無限延伸的平行金屬線條,引導着來客進入書吧,自尋一片空間。主導的設計師透露,Lingers 的空間設計靈感來自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玫瑰金主色調用在入口、落地窗門框、書櫃牆和軟裝飾上。
東莞:書香酒店名噪一時
「世界工廠」東莞的行旅酒店,既是酒店,也是去年名噪一時的書屋。
15米高的書牆融入酒店大堂背景的初見行旅,由「世界最美書店之一」--成都方所的台灣設計師朱志康設計。
酒店整體結構改造自工業舊廠房,但所用磚塊均是從瀋陽輾轉運到東莞的百年老磚。酒店內的88間客房的背景圖,均採用了33小鎮改造前的舊照,記錄着33小鎮的「前世」,以及東莞這座「世界工廠」的工業化痕跡與城市記憶。
藏書2萬房費僅300元
15米高的書牆,藏書2萬冊,自然也提供24小時免費書吧服務。用很多體驗者的話說,睡在酒店的書吧,看上一整天也不會累。 三百多的酒店入住價格,就能享受180度全景落地窗的視野。東莞一夜,其實也可以很書香。
另一處有書香古韻的則是東莞茶山南社古村,建於南宋初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經過過去三年多的歷史遺蹟活化,如今南社所展現在民眾面前的除了傳統韻味,更添幾分溫潤如新的人文涵養。
南社古村成影視拍攝地
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和清雅、幽深的巷道,還曾吸引中央電視台到此拍攝「家宴」;此外演員胡軍所主演的電視《小情人》也曾專程前來南社取景。不過, 近年古村落的「活化」在內地不新鮮,如何保留特色的同時,又有現代化的表達。或許,民居變身的南社書吧,南社人家甚至民宿都可以一探究竟。 這些並未精修的書吧、餐飲店、民宿,周邊都不乏生活的朝氣。
民宿旁邊空地有小菜園,原生的無花果樹、飛榕散落四周,莞香花的種子也在奮力冒芽,綠蔭環抱中推開房窗就是滿眼綠色。土地只些許改動,卻讓原本落敗的民居變得生動有趣且有活力。
南社書吧的古樸,是沿襲了村中明清古建築的韻味。褐銅色木質的大門和匾額,把古香古色的韻味傳達得恰到好處。 進門後,一座半月形吧枱。吧枱對面有一間書室,四張小書桌都有隨手採摘的新鮮小花。牆面的馬燈、書畫,以及三層書架環繞着的青磚柱子,也把古建築的空間感帶給本地村民或是外來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