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政府支持各界配合 建設「惜食之都」

2018-09-01

為基層市民免費提供飯餐的非牟利機構「惜食堂」昨日舉行感謝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希望企業、市民能努力推廣惜食文化。惜食運動提倡避免浪費食物,照顧弱勢社群,值得全社會推廣。本港作為富裕社會,人均廚餘棄置量甚高,更應響應惜食運動。政府應為企業、市民減少廚餘增加誘因、提供方便,同時宣揚珍惜與關愛文化,將香港建設成為「惜食之都」。

「惜食堂」與一些超市、酒樓合作,致力回收可食用材料,製作營養均衡飯盒免費派發給弱勢人群。7年來已回收4,800噸原本要棄置堆填區的可用食材,製作620萬份熱快餐和200萬份食物包,令逾3萬弱勢人群受惠,當中70%是長者。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每年供人類食用的糧食中,有三分之一遭到耗損或浪費,但卻同時有十億人口勒緊褲帶、忍飢挨餓。因此,減少食物浪費已成為國際焦點,APEC提出2020年亞太地區糧食損失與浪費要減少10%;歐洲議會宣告要在2020年減少50%的食物浪費;聯合國亦訂出2030年全球糧食浪費在生產端、消費端都要減半。作為國際都市,香港在防止浪費食物方面,表現並不理想。香港每日有超過3,500噸廚餘棄置於堆填區,佔都市固體廢物量近4成。每日人均廚餘量相比鄰近地區如上海、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分別高出6.3倍、1.6倍、1.7倍和2.6倍。2016年棄置在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高達379萬公噸,是歷來最高,當中廚餘棄置量按年大升6.5%,反映香港在推動惜食運動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特區政府在2013年推出全港性減少廚餘運動──「惜食香港運動」,希望增加公眾對廚餘問題的關注,鼓勵社會,包括個人、家庭以至工商業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及減少產生廚餘。但現時惜食運動只是局限於少數超市等商戶,參與率太低,普通市民依然缺乏渠道處理生活中多餘的食物。政府推行的私人屋h廚餘循環再造項目,以及公屋廚餘回收試驗計劃,只有大概5,200住戶參與廚餘分類,而收集、運送和再生是由屋h自行招標找承辦商,政府角色只提供短期資助,非全盤規劃和一條龍統籌。政府投入參與不足,廚餘循環成效自然不理想。

要成功推廣惜食習慣,有賴市民大眾、工商業界共同努力及合作,政府的政策激勵更十分重要。參考台灣地區的經驗,政府通過立法強制垃圾分類和收費,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減少浪費;同時設立回收基金,推動社區回收,確保回收商得到合理回報,在短短五六年間有效地減少66%的廢物,實現家居廚餘全面回收。

珠玉在前,香港特區政府宜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更多激勵,支持商界和商戶推動食物捐贈計劃,將可食用的剩餘食物,透過食物銀行等方法,進行資源重新分配,派發給有需要的市民。減少食物浪費,減輕基層市民的經濟負擔,更重要是教育下一代珍惜食物,傳達愛與關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