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網爆小學生遭鎅 手留三吋刀傷

2018-09-30

疑施襲學生患過度活躍症 兇器「用紙包住露刀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近日網上瘋傳小學生手臂傷痕相片,上載者留言指是其朋友在屯門區讀小學的兒子在校內遭同學用鎅刀割傷,朋友已就事件向校方投訴及報警,並呼籲讀同一間小學的學生及家長注意。警方將案件暫列為「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處理,暫未有人被捕。教育局正就事件向有關學校進行了解。

根據網上兩張相片所見,一張相清晰可見學生手臂有兩條分別1吋多及近3吋長的傷痕,另一張相則是屯門警署報案資料卡。

上載者留言指,事件發生於上周三(26日),其朋友「就讀屯門伍XX小學的孩子」在校內遭同學用鎅刀割傷,並稱已有同學出現長達6吋傷痕。翌日朋友獲悉事件後,分別為孩子向校方投訴及報警送院接受驗傷。

上載者續指,上周五(28日)朋友再向校方投訴時,校方承諾會加強監察用刀者及展示涉事鎅刀,朋友形容「是用白紙將細鎅刀片包住,看起來就像摺紙工藝品,但刀片的尖角已露出來」。上載者呼籲如有孩子讀同一間小學的家長,立即檢查孩子全身,如有傷痕立即通報校方。

上載者籲同校家長留意

消息稱,涉事學校為屯門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有關學生同讀六年級,涉嫌鎅刀傷人的學生有過度活躍症。校方已就事件約見有關學生及家長,了解詳情及解釋事件。

香港文匯報昨日就事件分別向警方及教育局查詢,警方證實本月27日晚上屯門警署接獲一名40歲女子報案,指其11歲兒子在屯門一學校內懷疑被另一名男童在小息期間以刀片鎅傷手臂,男童清醒及被送往屯門醫院治理。

警方經初步調查後,將案件暫列為「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六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教育局收到有關學校一宗學生受傷報告,並向學校了解有關情況。本局會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並向學校提供適切支援。

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小童,大多同時有專注力不足問題,一般病發年齡約為3歲至4歲,主要徵狀包括過度活躍及行為較衝動,與朋輩比較,患者經常胡亂攀爬或走動,自我規管能力較弱,在玩耍或說話時無法自我抑制,難以安坐及無法安靜,容易對其他人造成騷擾。

患者有學業社交困難

患者於學齡期,過度活躍的問題會令其在學業及社交技巧上出現困難,可能會作出不遵守規則、具侵犯性、反叛或危險行為。

兒科醫生指出,治療過度活躍症的黃金期在8歲之前,否則患者或因病情影響學習成績,變得失去自信及有挫敗感,因而失去學習動機,甚至出現情緒問題,所以愈早跟進治療愈好。

醫生續說,患者只要透過適當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專注力、情緒及衝動等問題,再加上相關情緒及人際關係訓練,都能有效大幅改善病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