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神雕俠侶》演員在一起。網上圖片](http://image.wenweipo.com/2018/10/31/a19c.jpg)
金庸出生於浙江嘉興海寧袁花鎮赫山房。自唐宋以來,查氏即是大族,「查祝許董周」是海寧的五個大姓,查姓居首,查家成為歷久不衰的名門望族。自然,當年家境富裕的金庸家中學習氛圍良好。
在衢州讀書時,金庸所在學校要求每天都要寫一篇自擬題目的短文,並由老師批改。金庸的語文成績很好,每次作文課總是第一個交卷,然後獲得最佳評分,引得大家爭相傳閱。
當時學校設有閱報欄,定有《東南日報》。《東南日報》1927年3月12日創刊,是浙江省有名的大報。杭州解放後,東南日報社被浙江日報社接收。
1941年9月,《東南日報》「筆壘」頭條一篇《一事能狂便少年》引起了一陣風波,不僅校園沸騰。文章從訓育主任教訓他的一位要好同學的一句話「你真是狂得可以」說起--「『狂氣』,我以為是一種達於極點的衝動,有時甚至於是『故意的盲目』......我要這樣武斷地說一句: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業,帶幾分狂氣是必需的。」文章一開頭,便直截了當地替同學反譏訓話,隨後,通過歷數法國大革命中有志之士等例子以佐證論點。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一事能狂便少年》可稱作金庸「一炮打響」文壇的處女作。當時他也是一位正讀高二的「輕狂少年」。1943年,他同時報考了西南聯大、中央大學、西安大學的外文系,後因為經費問題選擇了不收費的中央政治學院外文系。
1946年11月23日,金庸與《東南日報》簽下「合同」--「東南日報社職工保證書」之時,是他正式與報業結緣的日子。金庸在報社的第一份工作,用現在的話說,實際更接近於「字幕組」。他的同學余兆文來杭州時,震驚於金庸的工作:「外國電台廣播,說話那麼快,又只說一遍,無法核對,能聽懂就已經很不錯了,你怎麼還能逐字逐句把他們直譯下來?」金庸解釋:「一般說來,每段時間,國際上也只有那麼幾件大事,又多是有來龍去脈的,有連續性。必要時,寫下有關的時間、地點、人名、數字,再注意聽聽有什麼新的發展,總是八九不離十,不會有太大差錯。」■《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