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力推多元高新產業 給年輕人更廣出路

2018-12-18

有團體分析過去30年數據發現,近年高技術職位增長放緩,持大學學歷的低技能勞工數目再創新高,去年錄得17.7萬人,為歷年之冠。報告提出的警示值得重視。本港高增值新興產業發展滯後,高端職位不足,窒礙高學歷年輕人向上流動,長此以往難免演變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政府必須改變傳統思維,更積極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為年輕人開拓新出路。

本來,教育水平上升,提高人才競爭力,有利青年向上流動。但數據顯示,本港高學歷人士從事低技術職業的情況日益普遍。教育局資料顯示,本港15歲及以上持有學位的人口,由1991年的25.6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131萬人,累計增加4倍,佔總勞動人口比例由9.1%增加近3倍至35%。與此同時,政府統計處界定的「高技術工種」中,在2006年有111萬人從事相關工種,當時持有學位人數只有74.5萬人。但到2016年,持有學位人數膨脹至131萬人,從事高技術工種人口只升至141萬人,反映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競爭越來越大。而立法會2016年進行的一項人力資源研究發現,本港經濟增長未能創造更多高端職位,約有26%持大學學歷的新增工作人口,在2008年至2015年間從事文員、服務人員及店舖銷售人員等只需中學或以下程度的「低技術工種」,比例遠高於1994年至2001年間的12%。

情況反映,年輕人「向下流」的趨勢日漸惡化。究其原因,是本港產業結構擴張遲緩、高增值職位供應不足所致。金融、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工商業支援服務為本港四大支柱產業,佔本港生產總值近6成,近年就業已近飽和。貿發局2017年的研究指出,香港可進一步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及環保產業等六大新產業,而科技的配合不可或缺,偏偏本港在此方面未能跟上。

香港在研究和發展的開支(R&D)於2015年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76%,遠遠不及新加坡的2.6%、美國的2.8%、深圳的4.05%和北京的5.6%。深圳早在2015年已經有34萬人投身軟件和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有19萬人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總勞動人口近6%。反觀香港,2015年創科產業就業人口僅有3.5萬人,生產總值只有167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0.7%。

本港產業發展「吃老本」,不斷擴展的大學畢業生能學以致用、一展所長的機會相對越來越減少,一是轉行,到競爭激烈的金融服務業爭飯碗,以投機賺快錢;一是只能忍受低技術的職位,收入長期跑輸大市。人才錯配,浪費資源,這種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不利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升競爭力,亦不利社會和諧,只會增加社會不穩的因素。

要解決大學生不能人盡其才的問題,政府既要下決心推動創新發展,更要結合本港的優勢和特點,與商界、民間廣泛合作,力推產業多元化,走高增值、高科技的再工業化之路,為香港和年輕人開拓更廣闊的出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