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微觀點】擁5國家級利器 灣區科研動力足

2018-12-25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致力於打造國際科創中心、世界一流的經濟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而一流城市群需要匹配一流的科研實力,目前廣東已部署「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深圳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加速器驅動嬗變系統研究裝置(CIADS)」及「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HIAF)」等5個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建設。

其實,廣東已從在東莞建成啟用的CSNS項目中「初嚐甜頭」。自今年3月試運行以來,CSNS首期3台譜儀已完成10個用戶單位16個研究組的21個樣品實驗,並取得首批重要科學成果,涵蓋鋰離子電池材料、稀土磁性、新型高溫超導等。

同時,毗鄰的香港科研亦受益。例如香港城市大學與CSNS、東莞理工學院合作,正在建設多物理譜儀。而中科院和香港裘槎基金會支持CSNS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立中子散射聯合實驗室,加速推動新增譜儀和其他中子散射交叉學科應用型裝置的建設。

重在穩定運行 效益要看長遠

正如中科院院士、HIAF項目工程科技委主任沈文慶所言,大科學裝置的效益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看長遠;其關鍵作用是在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實現全國乃至全球性的重要科學技術目標。同時,對科研技術進步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廣東已成為僅次於北京的全國大科學裝置第二多地區。這些國家級創新平台已成為廣東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重大原始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產出、創新資源集聚、核心關鍵技術突破、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