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永淦)聖誕節普天同慶,對於投身足球事業人士來說,更是難得共敘天倫的節日。近年効力內地球會的潘文俊,聖誕假期未完已北上歸隊,令他更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與很多同期的隊友一樣,現年41歲的潘文俊在掛靴後轉向教練生涯發展,2016年獲李海強引薦,加盟中乙梅縣鐵漢任助教,1年後帶領球隊升上中甲。後來李海強離隊,潘文俊仍然留効,今年9月主帥恩拿斯奧被辭退,潘文俊便暫時頂替主教練一職,成為第一位在中甲擔任此職位的土生香港人。最終潘文俊更帶領梅縣贏波,成功保住中甲席位,成為一時佳話。
適應內地節奏需時
曾在香港擔任流浪、屯門、晨曦、黃大仙及標準灝天等助教,如今在內地發展得頗為順利,潘文俊直言自己只是順其自然,回想最初要離開女友及兒子到內地生活,坦言並不容易適應:「內地節奏緩慢,加上自己朋友不多,真的很難適應。但當時一心想到內地取經,要為自己教練生涯前途鋪路,也沒考慮過收入是否會比香港多便應承了。」
「香港球會跟內地的最大分別就是資源。內地無論練習設施、市政府支持度、甚至投資者都比香港好,香港實在很難比較。」潘文俊球員時代曾見證過香港頂級聯賽淪落到只有7隊,真正經歷過冰河時期,但有趣的是,現年18歲的兒子潘沛軒,今季由南華轉投愉園,真正踏上職業球員之路。問他是否覺得很矛盾?「反而我睇好香港球市前景,畢竟最低潮的我都經歷過了。」潘文俊的回應出乎意料:「現時無論收入及上陣機會,我看得出都比以前好,年輕球員多了機會,水準就自然會提升。」
港將對抗性有差異
要到內地發展,人脈是最先決條件。既然自己已身處其中,潘文俊也曾想過會讓沛軒到內地試試,當然也有一定難度:「要等時機成熟,最基本要求是他站穩球會正選。而且中甲競爭很大,我不會懷疑香港球員資質及能力,但身體對抗性會差得多,而且要長時間與家人朋友分隔異地也不容易。」亦因為這個原因,令潘文俊更加珍惜與家人共聚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