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調查:配偶身故 在生者對預期保障落差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如果家庭中配偶突然不幸身故,剩下一方預期所需的保障金額需要多少?花旗銀行昨公佈的調查顯示,男女雙方預期所需的保障金額差距甚大。在供養子女階段的逾300位受訪者中,丈夫認為,自己身故時希望預留357萬元予妻子;惟妻子認為,如丈夫身故時,需要的保障達659萬元。另一方面,妻子認為,身故時希望為丈夫留下236萬元保障,丈夫則認為妻子應留下738萬元保障。
調查於去年12月進行,總共1,224位受訪者,來自4個不同人生階段,包括事業起步階段(25-34歲,沒有物業)、二人世界夫婦階段(30-54歲,沒有子女)、供養子女階段(30-54歲,有子女)、以及退休階段(55歲或以上)。結果顯示,60%市民擔心退休時無法維持合理生活水平,58%憂慮自己突然身故後,家庭會面對財務困境。
調查顯示,受訪者希望承擔的責任,與目前已作的準備有差距。當受訪者認為自己不幸身故時,普遍希望留給至親逾300萬元。其中,屬於供養子女階段的受訪者希望的預留金額最高,達653萬元,但「人生責任債」(淨流動資產 + 人壽保險 - 希望給家人的保障)尚欠465萬元。
普遍希望留給至親逾300萬
至於事業起步、二人世界夫婦與退休階段的「人生責任債」則分別為200萬、211萬與105萬元。流動資產方面,事業起步階段受訪者的流動資產需有30萬元,其他階段受訪者則需達100萬元。
男女對日後生活質素分歧大
花旗銀行保險業務主管何文俊指出,身故者與在生者對預期保障有落差,除反映男女雙方對日後生活質素判斷存在相當分歧外,亦反映在市民保障準備上存有不足。受訪者平均每年只投放15.3萬元於保險及儲蓄,但受訪者在人壽保障相對儲蓄/投資比例並沒有因應在不同人生階段為保障準備而調整。
資產配置需合人生階段轉變
何文俊說,受訪者投資在非保險形式的儲蓄或投資比例近9成,但投放人壽保障比例平均僅有6%。由於近日股票市況相當波動,因此他建議市民應定期檢視財政狀況,尤其人生階段轉變時候,作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而該行將持續評估客戶需要推出新產品。
此外,何文俊表示,對今年本港保險市場表現感到正面,因為政府的自願醫保計劃將吸引不少銀行及保險公司參與,有助提升市民購買保險的意識,並帶動需求增長。他提到,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為公司帶來挑戰,但有助減低客戶投保所需的時間,故未來會繼續推動銷售過程數碼化。
他又指,現時市場上保險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較為簡單,而儲蓄及人壽等產品內容較為詳細,故到分行處理會比較好。他透露,花旗未來將會投放更多資源在電子銷售渠道業務,透過電子平台銷售旅遊及家居保險等較為簡單的產品,希望年內可以推出更多保障型產品透過網上渠道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