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提高民眾生育意願 單靠津貼遠不夠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後日(4月4日)是台灣地區兒童節,低生育率、少子化的話題再成熱點。台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全台新生兒人數僅18.16萬人,跌至8年來最低,並預計2020年台灣死亡人口將超過出生人口,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大家都不生,兒童節誰來過?」已成為一個開不得玩笑的問題。
香港與台灣地區4月4日兒童節源自1931年,當時「中華慈幼協濟會」為響應國際倡議,提議將每年4月4日定為兒童節,沿續至今。
預計「少子」趨勢將持續
小童歡樂時,社會卻焦慮不止。2019年伊始,台灣行政當局內政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台新生兒人數僅18.16萬人,跌至8年來最低,生育率為1.06。新生兒數量年年縮水,老齡人口不斷增長。官方機構預計,少子化趨勢將持續。2020年,台灣死亡人口將超過出生人口,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2036年,18歲人口開始持續低於20萬人;2054年總人口將低於2,000萬人。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指出,少子化將導致勞動供給縮小,如果勞動參與率也縮小,將影響經濟成長率。
「大環境不佳,大人都茫然」
什麼原因導致台灣人不願意生育?台灣yes123求職網4月1日發佈的最新調查發現,20歲以上成年上班族當中,已婚受訪者中有四成表示沒有生育計劃。
該網站發言人楊宗斌分析指出,除了低薪、工時長的職場環境之外,高房價、教育環境、治安問題等都是「拒生」或「懼生」的導火索。
有民眾直言,現在大環境不佳,大人對於自己的未來都很茫然,不願再生孩子讓他們繼續受苦。
為應對少子化衝擊,台當局去年開始積極推動「少子化對策計劃」,意在通過提供平價幼兒園教保服務和育兒津貼等方式,減輕年輕夫妻養育負擔,提升民眾生育意願,希望達成2030年生育率回升到1.4的目標。
然而,台灣社會學者薛承泰指出,育兒津貼不足以成為生養孩子的誘因。提高民眾生育意願的條件還包括對當局的信任度,政治氛圍,居住環境是否適合孩子成長,以及社會福利,經濟與勞動等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