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家校合作報告 倡短中長18招

2019-04-30
■專責小組提交18項建議,其中包括增加津貼鼓勵幼稚園成立家教會,推廣「正向家長運動」等。圖為家長與子女參與閱讀活動。 資料圖片■專責小組提交18項建議,其中包括增加津貼鼓勵幼稚園成立家教會,推廣「正向家長運動」等。圖為家長與子女參與閱讀活動。 資料圖片

專責組:增津貼助幼園開家教會 建議獲教界點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余韻)兒童愉快成長,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而家校合作更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檢討現行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方式,昨日向教育局提交18項建議,其中包括增加津貼鼓勵幼稚園成立家教會,推廣「正向家長運動」等。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相關建議具「系統性、針對性及階段性」,有利推動家校合作。

去年施政報告提到,要檢視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教育統籌委員會接受教育局邀請,於去年底成立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成員由教統會、家校會及教育界各方代表等15人組成,一同檢視現行推廣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的情況,並提出能促進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的建議。

專責小組日前完成為期約一年的檢討工作,並於昨日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專責小組參考本地及外地推廣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的情況,並與眾多持份者進行討論及諮詢,最終循短、中、長期提出總共18項建議。

培訓教師提升溝通能力

報告認為推廣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時,應以「學校為主,社區為輔」的策略進行。在家校合作方面,報告建議增加幼稚園家教會的成立津貼金額,鼓勵更多幼稚園成立家教會;也可以增加「家校合作活動津貼」活動數目及津貼額,讓學校及家教會能合辦更多高質素活動,建立家長支援網絡。

另外,教育局可向教師提供短期培訓課程,加強教師與家長調解及溝通的能力。

在家長教育方面,報告提到香港的競爭文化激烈,不少家長均期望子女可以「贏在起跑線」,而忽略子女的身心健康。有見及此,報告建議推行全港性「正向家長運動」,以社會運動模式推動公眾教育,關注正確教養子女的方法及態度,其中可行的措施包括利用宣傳短片、網站、實體廣告牌等,向社會灌輸正確教養孩子的概念。

設計舉辦家長教育課程

專責小組又提到,局方可以委託大專院校或非政府機構制定家長教育的課程架構或課程指引,逐步設計和舉辦相關家長教育課程,對象除了一般父母、祖父母、單親家庭的家長,也可涵蓋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新來港學生的家庭。

專責小組主席雷添良表示,希望透過普及、多樣化和創新的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活動,提升家長快樂及正面的心態,協助他們更全面了解子女的成長需要,為學生締造愉快和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指,局方會仔細研究報告內容及建議,以採取合適的跟進工作及循序漸進地落實可行的建議,惠及不同需要的家長和學生。

十八區家教會聯會與家校會主席湯修齊認為,坊間的家長教育課程缺乏組織與連貫性,但今次報告建議能從系統性、針對性及階段性三方面推動家長教育,相信會受到一般、乃至職場中的家長歡迎。此外,建議提到增撥家校合作資源,湯修齊認為能鼓勵「隱蔽家長」參加學校活動,有利家校合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