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海江 黑河報道)昨日,隨着中俄建設工人同時各將一枚螺栓安裝到合龍塊上,中俄合建首座跨境公路大橋黑河市-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亦稱阿穆爾河)大橋實現合龍。該橋自1988年由中俄兩國共同動議,至2016年開工歷經28年,預計10月將完成主體工程,年底交工驗收。
黑龍江大橋起點位於中國吉黑高速,在黑河市長髮屯南跨越黑龍江,終點位於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卡尼庫爾干村北的布哈公路,全長1,284米、寬14.5米,主航道跨徑147米,橋型為雙車道矮塔斜拉橋;路線全長19.9公里,概算總投資24.7億元(人民幣,下同)。
共貸共建 統一運營
開工兩年多來,中俄兩國大橋建設者攜手並肩奮戰,探索並挑戰了多項創新,開創性地提出「共貸共建、同步實施、統一運營、收費還貸」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新模式,全力推動大橋順利建設。目前,大橋已累計完成投資19.2億元,佔總投資77.7%。
「兩國共同成立了一個合資工司,這種新模式,不僅解決了大橋的建設資金問題,同時也保障了雙方在設計、開工、建設、運營和維護等方面的協調統一,為今後黑龍江省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黑龍江大橋公司總經理黃雲湧說。
黑龍江大橋工程是黑龍江省深入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健全對俄互聯互通,加快形成以對俄合作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跨境基礎設施。大橋建成後,到2020年客運量可達140萬人次;貨運量可達300萬噸,比目前分別增長2倍和10倍。屆時,黑河向北形成以黑龍江大橋為主的國際運輸通道,向南以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將造福和惠及兩市、兩省州和兩國人民。
掃二維碼 追溯施工
手機輕掃二維碼,建設全程可追溯。在施工現場,無論是加工好的建築材料還是澆築好的橋墩,都粘貼着二維碼。隨便掃描一個橋墩墩身的二維碼,通過手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橋工程圖、橋墩施工過程的照片、橋墩構造圖、工程數量表、橋墩檢測報告、相關負責人等各種信息。
黑龍江大橋公司副總經理董德惠說,項目從原料進場開始就採取數碼化管理,檢驗情況、入場流程都能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到,以此實現施工過程可追溯。同時,該項目採用BIM管理模式,不僅使大橋建設可視化、模型化,還能夠對項目工期計劃、施工組織安排、原材料消耗、成本控制分析進行綜合性的管理。